正在阅读:精彩回顾丨“绿色城乡融合发展”分论坛要点集锦

资讯中心


精彩回顾丨“绿色城乡融合发展”分论坛要点集锦

2018-11-03 10:41:41来源:生态文明理论实践 关键词:海绵城市智慧城市阅读量:30052

导读:“水生态文明与绿色城乡融合发展会议”的“绿色城乡融合发展”主题系列论坛:“城乡融合发展与特色小镇建设”、“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建设”和“景观生态与健康城市理论前沿及实践”分别于2018年10月27日、28日下午在西交利物浦大学举行。
  【中国环保在线 会议新闻】“水生态文明与绿色城乡融合发展会议”的“绿色城乡融合发展”主题系列论坛:“城乡融合发展与特色小镇建设”、“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建设”和“景观生态与健康城市理论前沿及实践”分别于2018年10月27日、28日下午在西交利物浦大学举行。
 
  01 “城乡融合发展与特色小镇建设”分论坛要点分享‍‍
 
  10月27日下午,“水生态文明与绿色城乡融合发展会议”第三分论坛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副教授陈冰主持下,展开了关于“城乡融合发展与特色小镇建设”的主题会议。
 
  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范凌云、江苏省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崔曙平、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研究员翟建青、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雷诚、住建部特色小镇评委石忠明、西交利物浦大学建筑系及城市规划与设计系本科生研究小组章晓萱团队等参会嘉宾分别进行了演讲报告。
 
  1 “人的城镇化”导向下苏州新型农村社区空间优化策略
 
  范凌云[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校学科办副主任]
 

 
  报告要点:范凌云教授首先介绍了苏州新型农村社区及失地农民现状特征— “人的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失衡,要把握失地农民“人的城镇化”内涵,立足“微观个体”层面,通过多指标评估法,结合专家对指标变量赋予权重协调结果,构建三级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从特征空间要素与“人的城镇化”程度影响机制和单项空间要素与“人的城镇化”不同维度的作用机理两个方面阐述了空间要素与“人的城镇化”作用机理。后,从空间层面的硬环境和社区层面的软环境两个方向出发,提出苏州新型农村社区空间优化策略。
 
  2 从环境生态整治到美丽田园建设—江苏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实践
 
  崔曙平[江苏省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报告要点:崔曙平主任以没有农村的城市深圳和英国田园牧歌为例,阐述加快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不是“消灭农村”的观点,说明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要保护能与现代化融为一体的乡村,提出多功能乡村理论,乡村不仅是农业生产地和农民聚居地,还可以兼具生态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生活功能等多重功能和价值。接着,指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现状,并阐明乡村振兴对中国尤其具有突出意义。后,从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农业发展等方面,提出振兴乡村的策略。
 
  3 无问西东:基于乡村振兴的融合型教学探索
 
  陈冰[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副教授]
 

 
  报告要点:陈冰老师首先从经济社会等方面介绍了乡村振兴的背景及重要性,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人才有效的教育途径。后阐明了乡村振兴需要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分类推进的观点,并将其分为集聚提升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以及搬迁撤并类村庄。
 
  4 温升1.5 ℃和2.0 ℃对生态和社会经济影响
 
  翟建青[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研究员]
 

 
  报告要点:翟建青老师由升温1.5℃的研究报告展开,展示了升温1.5℃和2.0℃中国响应的差异。该报告通过对比降水日数和干旱日数、水资源、农作物产量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变化,阐述了升温1.5℃和2.0℃对的影响。
 
  5 能动与治理: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三种模式
 
  雷诚[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报告要点:雷诚老师首先从发展进程、重要节点、基本做法、建设成效等方面介绍了苏州城乡一体化演化概况,其经验与启示具有突出价值。在分析国内外城乡一体化发展基础上,基于差异化分权、柔性尺度治理等理论演化,构建了“能动-治理”分析框架,对苏州城乡一体化的模式及特征进行辨析,从“区、镇、村”多主体治理结构演化视角探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治理途径。
 
  6 特色小镇如何因地制宜发展
 
  石忠明[住建部特色小镇评委,住建部乡村发展中心调研员]
 

 
  报告要点:石忠明老师首先阐述了特色小镇应具有鲜明特色、绿色生态、循环产业链等特征,将特色小镇分为旅游类、工业类、食品类等。以江苏苏州生产模具为主的小镇、江苏泰州黄桥镇和四川沐溪镇为例,介绍了特色小镇的文化、旅游以及产业等创建背景,提出创建特色小镇需要因地制宜,学习他人智慧,实事求是,符合地方文化特色,与时俱进。后,总结了部分特色小镇的失败原因:规划不规范、对产业结构市场需求定位不准、没有可持续发展因素的根和魂。
 
  7 乡村振兴中的文化传承与可适化建设—对贵州报京侗寨的设计研究
 
  章晓萱团队[西交利物浦大学建筑系及城市规划与设计系本科生研究小组]
 

 
  报告要点:章晓萱团队首先解释了在乡村建设中进行文化传承是因为城市和乡村的发展中出现文化断层,乡村文化具有更大发展可能性,选择报京侗寨是因为其群山环绕,林业资源丰富,但几年前的大火烧毁了侗寨的大多数房屋,对侗寨中寨造成巨大损失,这对侗寨是灾难也是契机。然后,从人文、环境、社会等方面分析了振兴侗寨时存在的缺陷。后,分享了该团队的研究成果,该团队根据资金投入采用了没钱、有大规模资本介入和中等规模前期投入三种振兴路径,并总结分析了三种路径的利与弊。
 
  02 “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建设”分论坛要点分享‍‍
 
  10月28日下午,“水生态文明与绿色城乡融合发展会议”第四分论坛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讲师徐蕴清主持下,展开了关于“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主题会议。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学术信息中心副主任徐辉,苏州吴江太湖新城建设局副局长胡迎东,长江市海绵城市生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刘波,西交利物浦大学建筑系副教授Claudia Westermann,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资源能源所副所长王晨,南通大学副教授、西交利物浦大学博士在读朱晓辉,西交利物浦大学土木工程系讲师Changhyun Jun,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副教授Christian Nolf等嘉宾分别进行了演讲报告。
 
  1 城水共生相融及智慧的规划管理
 
  徐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学术信息中心副主任]
 

 
  报告要点:徐辉副主任讲解了城水共生相融及智慧城市的规划管理。首先举例北京和杭州两个城水文化成熟的城市,北京城水关系的历史和治水发展以及杭州处理城水江湖关系的方法,城水共融智慧工程建设、成熟的治水方式使得水城共生。后讲解了智慧的规划管理,指出了规划方法转变方式:从要素汇总到平台式规划、从分层静态到拓扑动态规划、海绵城市智慧检测系统、信息技术化实现“规划-建设-管理”结合等。
 
  2 海绵城市理念在吴江太湖新城的应用
 
  胡迎东[苏州吴江太湖新城建设局副局长]
 

 
  报告要点:胡迎东副局长主要介绍了在吴江太湖新城城市建设中,结合吴江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市政工程建设中运用,探讨城市市政空间建设的设计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路。对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诸多困惑和思路进行探索与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思路供与会者共同探讨。
 
  3 后试点时代海绵城市建设的策略
 
  刘波[长江市海绵城市生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
 

 
  报告要点:刘波秘书长从海绵城市试点三年的得与失切入,指出了海绵城市建设期间出现的问题,如灰色发展、社会质疑公众参与度不高、海绵科技体系有待建立,海绵产业体系有待形成等,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如理念不到位、目标太单一、系统性不强、生态科技不足、行政能力乏力、部门局限制约、经济环境不妙等。后指出后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策略:城市上位,赋能弹性;生态优化,洪涝安全;目标多元,城乡宜居;流域管理,规划先行;绿色发展,资本为先。
 
  4 Ecology, Cultural Perspectives in Dialogue with Science
 
  Claudia Westermann[西交利物浦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Abstract:Undeniably, Western philosophy has had a longhistory evidencing its difficulties with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concepts –apparent, for example, in the post-Cartesian struggle across virtually all Western philosophical schools to conceptually re-connect body and mind. Asianphilosophy, on the other hand, has had a long history of thinking relations. Linking Asian and Western philosophy with discourses on ecology and setting them into dialogue with science, the presentation calls for a new eco-poeticway of thinking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its design that is capable of conceptualizing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minds, bodies, environments, thesciences, and cultures in favour of a future that is more than smart.
 
  5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内河流域综合治理系统方案设计探索
 
  王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资源能源所副所长]
 

 
  报告要点:王晨副所长强调水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实践的重要内容,而海绵城市是涉水层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新方式。海绵理念下水环境治理的原则是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并以海口市、美舍河、大同沟和东西湖为案例做出详细系统的阐释。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得出海绵城市的内涵是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治理应以流域为单元,统筹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等综合功能,实现综合效益大化。
 
  6 Designing an optimized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network with reserved monitoring locations
 
  朱晓辉[南通大学副教授、西交利物浦大学博士在读]
 

 
  报告要点:朱晓辉副教授认为对水环境进行监测可有效掌握水体污染状况、评估污染治理效果,是水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成本较高,对监测网络进行多目标优化可减少冗余监测点、降低监测成本并提升监测效率。基于满足管理需求、降低成本、提升监测效率三大优化目标开展水环境监测网络多目标优化理论和方法研究,综合考虑河流潮汐因素、污染检测时间、污染检测成功率、监测点重要性及特殊管理需求等多种因素,研究水环境监测网络多目标优化算法。
 
  7 智慧城市的开发和建设 - 以韩国松岛智慧新城为例
 
  徐蕴清[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讲师]
 

 
  报告要点:徐蕴清老师认为智慧城市不仅仅指信息技术发展更是对未来城市的思考和展现,其核心是双向交流及信息共享。她以韩国松岛智慧新城为例,展现了其U-City理念的产生、发展及适应性调整,论述了智慧城市建设如何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智慧城市项目不能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而是要有务实的目标,注重实用性,正确看待其附加价值的地位,及其开发方式的灵活调整,并注重以政府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以降低风险。
 
  8 Storm Event-based Rainfall Analysis for Urban Stormwater Infrastructure Design in Spongy Cities
 
  Changhyun Jun[西交利物浦大学土木工程系讲师]
 

 
  Abstract: The urban stormwater infrastructures have been conventionally designed to collect and convey storm runoff as rapidly as possible to a suitable location where it can be discharged. In practice, the determination of design rainfall involves the derivation of rainfall duration/intensity-depth-frequency (DDF or IDF) relationships considering extreme rainfall characteristics separately of actual rainstorm events. This study considers Storm-Event Analysis (SEA) through threshold-excess techniques to determine design storm hyetograph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representative design storms,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an individual storm is determined from the joint probabilities of storm depth and duration through a copula model. The depths of design storm as determined from the bivariate frequency analysi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conventional rainfall DDF relationships. Using these results, runoff volume for the hydrologic design of urban stormwater infrastructure is estimated by following return periods and storm durations in heavy rainfall events.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posed probabilistic model of threshold-based SEA, which considers both joint occurrence of depth and duration of actual storms, provides a more realistic, improved, and accurate description of storm depth and duration for hydrologic design of urban stormwater infrastructures.
 
  9 Yangtze River Delta: a territorial transect
 
  Christian Nolf[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副教授]
 

 
  Abstract: Transects are large-scale cuts across a territory. Invented at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as part of biogeographical studies, transects have since become common spatial tools to describe, analyse, classify and design urbanised regions. The use of transects is particularly relevant to the description and urbanism of contemporary metropolitan landscapes, as they associate the detailed sampling of space with the reading of the landscape condition and geographical context on a large scale. This presentation narrates a fieldwork and design research carried ou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by an international team of researchers in 2018. Travelling from Taihu Lake to the Pudong coast along a west-to-east transect, the team questioned how infrastructures, settlements and local cultures and economies can adapt to the anticipated conseq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The analysis and territorial vision of the regional landscape was complemented by the close reading and design of four representative sites of 5 km by 5 km. The experience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tackling regional spatial development challenges across scales and beyond sectors, administrative boundaries and economic rivalries. It also advocates that context-sensitive, interpretative and design-based approaches are needed to complement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order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for urbanised regions.
 
  03 “景观生态与健康城市理论前沿及实践”分论坛要点分享‍‍
 
  10月28日下午,“水生态文明与绿色城乡融合发展会议”第五分论坛在苏州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教授、系主任翟俊主持下,展开了关于“景观生态与健康城市理论前沿及实践”的主题会议。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副院长车生泉,苏州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教授、系主任翟俊,苏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苏州苏大万维规划设计院董事长周国艳,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讲师干靓,西交利物浦大学健康与环境科学系讲师邹怡,世界未来委员会项目与宣传经理周颖,上海芷澜环境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曾荆玉,董事长兼科学家、南京大学兼职教授程功弼等参会嘉宾分别进行了演讲报告。
 
  1 生态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湿地景观规划设计途径
 
  车生泉[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副院长]
 

 
  报告要点:车生泉教授围绕“乡村湿地”展开,明确乡村湿地的概念,乡村湿地是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和自然空间的交集,总结长三角地区乡村湿地特征和现存问题。基于现存问题提出乡村湿地保护及建设目标,景观规划设计途径包括水系规划、产业与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育规划和景观优化设计四方面。以江苏省常熟市沉海圩乡村湿地的规划设计为例,从问题-对策-规划设计途径具体展开,确定“生态种养结合的湿地农业+以乡村湿地为吸引力的乡村休闲旅游”的产业定位,针对基地构建农田湿地净化系统,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生态保育分区、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和景观优化设计。后,对实现乡村湿地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及管理的一体化提出展望。
 
  2 走向“城市=公园”的景观城市
 
  翟俊[苏州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教授、系主任]
 

 
  报告要点:翟俊教授从景观和城市的关系说起,以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为例,提出未来城市设计要从城市与自然互为二元的对立面,转向“人工中孕育着自然”或“自然中蕴含着人工”的复合型城市形态。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景观城市的构建:一是集聚且离散的空间格局,以炒蛋喻城市有机模式,是开放,紧凑的、多功能的、小规模的社区组成的多中心城市,列举了麦克哈格的大狭谷规划、SWA的河南荥阳索河综合规划和河北雄安新区规划。二是立体且多层面的空间体系,从韩国东滩新城规划解析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如何“匹配”。三是弹性且适应性的组织架构,例举了多伦多Don河港口新城规划和深圳前海水城规划,指明景观基础设施作为城市生成、演变和增长的发生器。后,翟教授以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作为总结,基于景观都市主义原理,有厚度的,由积聚的斑块组团和层叠的廊道网络构成的有生命的场域状态就是景观城市。
 
  3 既有住区环境与设施适老性评价与改进对策——以苏州工业园区和合肥滨湖新区为例
 
  周国艳[苏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苏州苏大万维规划设计院董事长]
 

 
  报告要点:周国艳教授围绕一项研究开始探讨,关于既有住区环境与适老性研究的问题提出,从提出背景、养老居住的调查和居家养老模式对既有住居的环境要求展开,接着介绍了相关理论研究,包括老龄群体需求特征分析、老龄群体对住区空间环境的特殊要求、现有居住区规范的相关规定;然后进入指标体系构建部分,着重介绍了评价要素、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和权重确定;后基于评价体系,以苏州市工业园区、合肥市滨湖区的案例研究分析,针对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对策,包括规则引导、提升住区物业服务管理与医疗救护系统以及住区环境与设施适老性改进。
 
  4 高密度城区滨水生态空间规划管控与建设指引研究——以上海市黄浦江和苏州河沿岸地区为例
 
  干靓[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讲师]
 

 
  报告要点:干靓老师以上海市黄浦江和苏州河沿岸地区的城区段为例,基于河岸生态系统的复合服务功能,提出了“保护-修复-补偿-拓展-交互”规划管控模式,构建了“源-汇-廊-踏石”生境链系统,形成了差异化的分区建设指引要求,为上海城市滨水区新一轮的生态功能优化与空间更新提供指导。
 
  5 景观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
 
  邹怡[西交利物浦大学健康与环境科学系讲师]
 

 
  报告要点:邹怡老师从昆虫说起,延伸到景观对昆虫的作用,即为益虫提供非生物的生境,介绍了农业景观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要量化生态系统服务,例如生物防治服务,生物控害的量化方法有卡片法、笼罩法、节肢动物调查计算益害比。然后以几个关键科学问题展开探讨,包括:农业景观如何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农业景观对传统昆虫多样性和多度有何影响?化学控害有何效果?等,通过团队研究总结得出:昆虫能提供显著的生态系统服务;景观多样性有利于增加传粉昆虫的生物;农药使用在经济上是不划算的。后,邹讲师回到城市层面,对于如何结合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和景观多样性进行城市建设提出展望。
 
  6 生态治水,建设循环城市
 
  周颖[世界未来委员会项目与宣传经理]
 

 
  报告要点:周颖经理从应对生态足迹上升,城市扮演什么功能开始展开议题,当前城市发展的主要路径会带来的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线性发展会带来的城市水资源压力,包括水污染和水紧缺;以此提出改变势在必行,要做好循环城市发展路径:可更新的资源-城市(材料/废物循环)-减少污染排放。海绵城市是建设可以吸水的循环城市,而海绵城市概念外延包括资源循坏再生、城市与生态依存共生到以人为本。接着以韩国首尔和安徽池州两个案例阐述了城市水资源管理的实践,后从广义的海绵城市回到狭义海绵建设即斑块性的绿化,以“小海绵”郓城的成功案例,表明了循坏城市和绿色发展相结合的可能性,强调了世界未来委员会是立足于未来进行城市建设政策建议。
 
  7 从生态景观、生态教育到生态建构
 
  曾荆玉[上海芷澜环境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报告要点:曾荆玉总监从自身经历展开,从生态设计、生态教育、生态构建三个发展历程介绍了芷澜有限公司的项目内容。生态设计,包括生态校园和有机农场,通过户外景观设计要达到舒缓压力的作用,而有机农场重点要保留生物栖息地。曾总监强调项目生态要有环境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维度。生态教育方面,芷澜所做的自然课堂、校园农场、自然教育基地、社区花园、自然教育论坛等教育实践,从基础设计上就引入生态可持续的理念,课程设计上注重让孩子们体验到一个系统的食农教育,注重体验与自然的连接,让孩子去实践,并去反馈社会。生态构建模块,以创智农场设计为例,要从产学研三者结合来进行生态构建。后,曾总监提出倡议,要针对健康、社区、生态体系来研究城乡规划模型,协调各个组织部门合作创建,同时解决人类社会的问题。
 
  8 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程功弼[董事长兼科学家、南京大学兼职教授程]
 

 
  报告要点:程功弼董事长从地下水资源定义展开,介绍了我国地下水资源概况,超采和地下水污染是主要的两个问题。地下水环境监管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国外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包括立法、集中管理、综合保护、开采管理和税收管理等。国内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一是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法律法规的制订;二是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网)建设;三是全国地下水与地面沉降信息集中和共享平台的建立;四是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如P&T抽提处理技术,ISCO原位注射化学氧化技术、生物修复技术、PRB渗透反应墙技术、循环井修复技术、监控自然衰减修复技术等。
 
  (供稿人:苏州科技大学 孙天杭 赵新;西交利物浦大学 霍安妮; 苏州大学 章敏霞)
我要评论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环保在线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环保商城:

    气浮机曝气机COD测定仪TOC分析仪污水提升器带式压滤机格栅除污机污泥泵潜水搅拌机污泥浓缩机污泥搅拌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高压清洗机油烟净化器板框压滤机无轴螺旋输送机气体分析仪烟尘检测仪油雾净化器超声波清洗机泳池水处理设备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hbzhan@vip.qq.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9680
    环保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环保在线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环保在线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环保在线网

    抖音号:hb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环保在线

    公众号:环保在线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环保在线

    快手ID:2537047074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