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研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第二军医大学Hepatology发表癌症新文章

时间:2015-3-19阅读:142
分享:

生物通报道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鉴别了,在早发和晚发肝癌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型和整合模式。该研究成果刊登在杂志Hepatology(影响因子11.665)。
第二军医大学的孙树汉(Shuhan Sun)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孙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遗传学研究,近年来共发表科研论文21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0余篇(延伸阅读:第二军医大学孙树汉教授Hepatology发表肝再生研究新发现 )。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其严重。在我国肝癌发生率和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HBV是原发性肝癌常见的病因之一,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已经证明慢性HBV感染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HBV感染人群原发性肝癌发病率比对照人群高200倍以上,与HBV病毒载量密切相关。
在亚洲早发肝癌约占据肝癌总病例的15-20%,且发病率在不断地升高。早发肝癌低频率的肝硬化以及不良的预后表明它的机制有可能不同于晚发肝癌。而目前对于HBV在早发肝癌中的作用机制仍知之甚少。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报告称,采用一种新型的高通量病毒整合筛查技术(HIVID)比较研究了在早发(≤30)和晚发(≥70)乙肝相关肝癌中HBV的亚基因型和整合模式。他们发现HBV B2主要存在于早发肝癌中。在早发和晚发肝癌中HBV整合都是一种常见现象,HBV偏好整合到人类基因组的重复序列区。
此外,研究人员在12.4% (14/113)的早发肝癌中检测到定位于8q24在 c-Myc和PVT1之间有一个断点,而只有1.4% (2/145)的晚发肝癌中有这样的断点。HBV整合到这一位点导致了c-MYC、PVT1和miR-1204在肿瘤中过表达,由此有可能促成了早发肝癌形成。
这是研究人员在早发肝癌中系统地调查HBV的基因型和整合模式,新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年轻HBV携带者中的肝癌风险因子。作者们表示未来将开展更进一步地研究来阐明这一整合时间发生在肿瘤形成的时间,以及它是否是肝癌形成或进展的重要原因。
(生物通:何嫱)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