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产品展厅| 收藏该商铺

行业产品

13356363156
当前位置:
山东中科贝特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动态>>中国环保投资的现状

产品展示

更多

中国环保投资的现状

阅读:3214        发布时间:2010/9/28
分享:

 

我国现行的环境投入体制基本上是延续计划经济体制,环境保护责任及投资基本上由政府承担。研究表明,中国70%以上的环境保护投资是政府和公共部门投入的,但由于政府财政资金有限,导致政府现行的投融资供给能力不足,可实际的资金需求是巨大的。这样的投资体制必然会存在许多弊端。
1.投资总量严重不足。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中国环保投资的总量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尤其是90年代末期,环保投资总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在局部领域和地区,环保投资增加的效应开始显现。近些年,尽管我们投资总量有所增加,但占GDP的比重仍然很小。“八五”期间国家环境保护投资1307亿元,按1990年的价格计算,占GDP的比重只有0.69%,没有达到“八五”计划规定的O.85%的目标。“九五”期间,虽然这一比重有所提高,接近1%,但远低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环境投资约占GDP的1.5%。“九五”期间,即使在经济财政政策的有利形势下,环保计划投资4 500亿元,但留有缺口超过100亿元。“十五”期间,投资6996亿元,据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需求在15433亿元左右,占同期GDP的1.1%~1.3%。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量占GDP的比例呈迂回曲折上升的态势。但这一比例仍然偏低,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3%。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量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也呈迂回上升趋势。若不创新现有的投资机制,未来的需求缺口会更大。导致投资不足,除了与经济发展水平直接有关外,更重要的原因:一是重视不够,在当前反映政府活动范围的财政预算的科目设置上,环境保护投资并非基本建设支出、文教科卫支出等那样作为一个独立的支出科目,而是被寄托在基本建设支出、科技三项费用专项支出等科目之下,这种预算设置机制的结果是各级人大很难对政府在环保方面的投资进行监督,政府的环境保护投资得不到保证。二是民间环保投资的积极性没有得以很好地调动,环境保护的正外部效应特点使得私人资本不愿积极主动地介入该领域。
2.投资效率不高。环境保护投资效率不高,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设施运转效率低下,环境污染治理效果不佳。据统计,1991~ 1995年,中国污水处理能力年增长率为8%,但达标排放量的年增长率仅为1%。“九五”期间工业废水治理投资年均增长率达34.1%,但废水处理量和达标排放量并没有出现同比增长,仅为9%左右,投资效率明显不高。环保设施未能充分发挥效益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预算约束机制和有效的监督制度,许多企业把应该用于污染防治的资金挤占或挪用,或将治污资金的相当比例用在环保机构工作人员的人头费及其它装备上,而不是用在排污设施方面。二是缺乏竞争机制。现行的环保投资的行为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严重滞后于社会整体的市场化进程。设计不合理、处理设施技术不过关、工程质量差、管理水平低及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环保投资效率不高又增加了筹集环保资金的难度。经验表明,当污染治理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1.5%时,才能基本控制环境污染;提高到2%~3%时,才能改善环境质量。目前,我国这一比例仅有O.7%~0.8%。
  3.投资结构不合理。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环保投资的重点一直在工业污染防治领域,而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管理部门建设、跨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中小企业污染防治方面等投资甚少。从1986~1996年的10年间,新建和扩建项目的污染防治资金在环保投资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一直维持在30%以上。中国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环保投入虽然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增加,但相对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大中城市规模的迅速膨胀来说依然相距甚远,城市环保投入的欠账程度仍然持续增加。“九五”前两年,城市环保投入增长甚微,相对于“八五”期间平均只增加了1个百分点。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登录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对比框

产品对比 二维码 意见反馈 在线交流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