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工艺设计方案
1基本思路和框架
(1)矿石首先需要加工破碎,再通过皮带上料,然后振动筛筛分。不能影响贵公司的正常操作。
(2)矿石粉碎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主要成分为200um以上的矿石颗粒。
(3)根据除尘系统必须保持一定风压的特点,结合本工程实际行工况。
5.2除尘系统工艺流程
所有粉尘点产生的粉尘,由汇风总管道进入布袋除尘器内,净化后的气体经引风机排入大气。除尘器清下的粉尘由灰斗下设的卸灰阀输出。该除尘器系统采用机械反吹清灰方式,杜绝了粉尘的二次飞扬。对于筛分时产生的粉尘,则采用强制引风方式送入除尘器主管道内,(此时产生的粉尘烟气量本除尘系统已设计在内)与皮带落差产生粉尘烟气同时净化,*解决无组织排放问题粉尘点→管道→手动阀门→布袋除尘器→风机→达标排放
↓
输灰系统
选用ZC型机械反吹袋式除尘器
1概述
ZC—Ⅱ型回转反吹扁袋除尘器是由机械工业部设计总院设计处*设计院设计的一种*的新型净化设备,此项产品同时也列入我厂研究试制项目,于八二年试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
该机为旋转式及过滤的复合式净化设备,具有高效率、低阻力,运行曲线稳定,维修方便等优点,主要适用于采矿、冶炼、建材、化工、耐火材料、机械加工、电力工业等工矿企业的非纤维性粉尘的环境净化,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是具有国内八十年代新水平的一种除尘设备。
2结构
该设备结构由四大部分组成:(附结构图)
2.1、清洁室(即上箱体),其中包括顶盖、顶盖旋转装置、清洁室、换袋入孔、出风口。
2.2、过滤室(即中箱体),包括上花板、下花板、过滤装置、过滤室、进风口、检修入孔。
2.3、灰斗(即下箱体),包括灰斗、支座、卸灰装置。
2.4、再生机构(即清灰装置),包括旋转臂、喷嘴、传动轴、齿轮、电机、反吹风机、反吹风管、减速机。
反吹风旋臂由顶盖上减速机构驱动,高压风机反吹风通过反吹风管与旋臂,由喷嘴直接对准滤袋,执行反吹,达到再生处理的目的。
3工作原理
含尘气流由筒体上部切向进入,粉尘在筒体内进行旋转,粉尘在离心力作用下,较粗颗粒沿筒壁旋转沉降于灰斗,剩余微细粉尘弥散于呈辅射形状的滤袋之间,由过滤装置执行过滤。粉尘被强行阻留在滤袋外壁,净化空气由清洁室,经风机引至大气,达到除尘目的。
再生处理是由设备运行时间的增加,设备阻力的增高,影响除尘效果,从而需要再生处理,当阻力在U型压力计升高到一定调整值时,可启动减速装置和高压反吹装置,旋臂以不同的速比,不同的转速,充足动量的反吹气流经喷嘴吹入各排滤袋,同时,阻挡过滤气流并改变滤袋内压力状况,引起过滤装置的实质性振动,滤袋外部集尘被抖落至灰斗,U型压力计数值反应到正常位置时,可停止减速装置和反吹风机,实现再生处理。
4技术特点与说明
4.1过滤风速的选定:
对于温度高、浓度大、颗粒细的烟气粉尘应采用较低的过滤风速运行,设计时,一般选用在V=1-1.5米/分以下,按性能表上A型尺寸制作。对于正常温度、浓度小、颗粒粗的烟气粉气,应采用V=2.5米/分的过滤风速。(按性能表上B型尺寸制作)。
如设计举型计算除尘器过滤面积可按下式计算:
F =
(m2)
式中L—除尘器的处理风量(m3/h)
V—设计选用过滤风速(m/min)
4.2工作阻力:
除尘器常温工况的空载阻力为30—40mmH2O。负载负荷运行阻力控制范围应与选用的过滤风速相适应,一般低载负荷运行工状阻力为80—130mmH2O。高载负荷运行工状阻力为110—160mmH2O。
4.3入口浓度标准:
除尘器入口含尘浓度一般应规定在10g/m3左右运行。zui高时不能超过15g/m3超出规定虽对设备效率没有影响,但设备阻力短时间内就会增高,致使不得不再生处理,如此频繁工作,造成滤袋寿命减短、消耗电能、工作效率降低若超出15g/m3时,设计时选用二级除尘(本设备前加一级旋风除尘器)或降低选用过滤风速。
4.4过滤效率
由于各种粉尘的性质,粉尘的分散度,粉尘的温度不同,所以,对各种粉尘的除尘效果因粉尘而异。一般对水泥粉尘、红丹粉,金属氧化物粉尘,除尘效效果可达99.5—99.9%以上。
4.5滤袋使用寿命:
滤袋使用一般在含尘浓度不超过15g/m3或有破坏性粉尘的正常情况下使用寿命为一年,一季度可对滤袋进行机外振打清洗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