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脱硫主要包括主体钢结构、脱硫剂填料、装料斗、卸料斗、起吊装置、双层气密性阀门、压力表、温度表等组件。
脱硫塔通常设计为1用1备,交替使用;采用装卸料料斗以及双层气密性阀门的脱硫塔,可以设计为单套独立使用,更换填料时不需要切换。
含有硫化氢(H2S)的沼气进入脱硫塔底部,在穿过脱硫填料层到达顶端的过程中,H2S与脱硫剂发生以下的化学反应:
*步: Fe2O3?H2O + 3 H2S = Fe2S3 + 4 H2O (脱硫)
第二步: Fe2S3 + 3/2 O2 + 3 H2O = Fe2O3?H2O + 2 H2O + 3 S(再生)
含有硫化氢的沼气首先与底部入口处荷载相对高的脱硫剂反应,反应器上部是负载低的脱硫剂层,通过设定恰当的沼气空速和线速,干式脱硫能到达良好的精脱硫效果。当观察到脱硫剂变色,或系统压力损失过大时,应从塔体底部排除废弃的脱硫剂,并在塔体顶部加入相同体积的新鲜脱硫剂。
(1) 喷雾干式烟气脱硫工艺:喷雾干式烟气脱硫(简称干法FGD),先由美国JOY公司和丹麦Niro Atomier公司共同开发的脱硫工艺,70年代中期得到发展,并在电力工业迅速推广应用。该工艺用雾化的石灰浆液在喷雾干燥塔中与烟气接触,石灰浆液与SO2反应后生成一种干燥的固体反应物,后连同飞灰一起被除尘器收集。我国曾在四川省白马电厂进行了旋转喷雾干法烟气脱硫的中间试验,取得了一些经验,为在200~300MW机组上采用旋转喷雾干法烟气脱硫优化参数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2) 粉煤灰干式烟气脱硫技术:日本从1985年起,研究利用粉煤灰作为脱硫剂的干式烟气脱硫技术,到1988年底完成工业实用化试验,1991年初投运了*粉煤灰干式脱硫设备,处理烟气量644000Nm3/h。其特点:脱硫率高达60%以上,性能稳定,达到了一般湿式法脱硫性能水平;脱硫剂成本低;用水量少,无需排水处理和排烟再加热,设备总费用比湿式法脱硫低1/4;煤灰脱硫剂可以复用;没有浆料,维护容易,设备系统简单可靠。
其他脱硫方法
其他脱硫的几种工艺介绍
(1)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
(2)旋转喷雾干燥烟气脱硫工艺
(3)磷铵肥法烟气脱硫工艺
(4)炉内喷钙尾部增湿烟气脱硫工艺
(5)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
(6)海水脱硫工艺
(7)电子束法脱硫工艺
(8)氨水洗涤法脱硫工艺
燃烧前脱硫
燃烧后脱硫,又称烟气脱硫
(1) LIMB炉内喷钙技术
(2) LIFAC烟气脱硫工艺
1干式烟气脱硫工艺
2湿法FGD工艺
等离子体烟气脱硫技术
(1) 电子束辐照法(EB)
(2) 脉冲电晕法(PP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