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关键词:伺服|节能|控制系统
产品名称:
节能改造产品:同步伺服控制系统
产品简介:
同步伺服控制系统
同步伺服控制系统主要分为三大部件:伺服驱动系统、永磁同步电机、伺服齿轮泵。
伺服驱动系统特点:
采用CANBUS通讯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实时性强,操作调试更方便、易用,设计更人性化,设备维护简单方便。
通过CANBUS通讯,可方便实现单机多泵并联、合流分流控制。
1)、同一机组可同时实现“多泵合流/同步”控制→智能控制。
2)、通讯参数调试简便→只需设定主/从泵。
3)、油压响应调试简便→只需调整主机油压响应参数。
4)、连锁提醒→主机显示提醒**。
5)、保压控制智能切断从机动作。
内置高精度、高响应PID算法模块,实现泵压力准确控制。
1)、压力控制更稳定,波动更小。
2)、降低油泵、电机以及液压油温升,延长整机使用寿命。
3)、进一步降低能耗。
温度过热检测,具备传感器电源短路保护功能,保证机器的安全运行。
高可靠性,故障率小于千分之五。
内置直流电抗器,有效保证整机稳定运行。
永磁同步电机特点:
采用ANSOFT软件进行仿真设计,电磁性能*;
采用高性能的钕铁硼励磁,铁损铜损小,效率高,发热更小;
在很宽的速度和负载范围内都能保持较高的输出效率;
丰富的容量规格以及额定转速可选;
采用坚固耐用的旋转变压器做为速度反馈元件,适应注塑机、压铸机高温、震动、油污环境下*使用;
内置电机过热保护使用热敏电阻,可对电机进行有效的过热保护。
伺服齿轮泵特点:
显著的齿轮泵性能可靠,正运行于数万台机器上。
高压力:额定压力大排量连续压力23.0Mpa,小排量连续压力30.0 Mpa。
高转速:大排量转速0~2700转,小排量转速0~3000转。
适用介子范围广:石油基抗磨液压油、石油基液压油 (非抗磨)
使用寿命长、总效率高 、整体效率高 、流量及压力动极小 、噪音低 、结构紧凑 、重量轻 、速度范围广 、吸油特征佳 、粘度范围广 、维护简单。
伺服节能改造优势
1.节电率高
正常节电率30%-80%。
2.安全稳定
单独系统运行,对设备本身无影响,系统稳定保证产品生产质量
3.精密
由于采用了流量和压力的双闭环控制,电机转速和转矩可以快速调整,从而实现对油泵的流量和压力输出**准确控制,大大改善了注塑机的重复精度。
4.高效
流量、压力响应速度,流量响应时间50MS, 压力响应时间100MS。
利用电机和油泵的瞬时过载能力,显著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从而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5.降低油温
采用伺服液压驱动控制系统的注塑机油路系统自身发热明显减少,使油温保持在较低温度,明显延长液压系统元器件
及液压油的使用寿命,减少液压系统故障率。系统油温大幅降低,冷却用水可节省30-60%左右。
6.降低噪音
采用伺服液压驱动控制系统,噪音明显降低 改善工作环境更加环保。
7.减少冷却水使用
8.设备保护
减轻开模锁 模冲击,延长机械设备和模具使用寿命
徕卡电气关于<伺服电机与步进电机的性能比较>介绍
伺服电机与步进电机的性能比较
步进电机作为一种开环控制的系统,和现代数字控制技术有着本质的**。在目前国内的数字控制系统中,步进电机的应用十分广泛。随着全数字式交流伺服系统的出现,交流伺服电机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数字控制系统中。为了适应数字控制的发展趋势,运动控制系统中大多采用步进电机或全数字式交流伺服电机作为执行电动机。虽然两者在控制方式上相似(脉冲串和方向信号),但在使用性能和应用场合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现就二者的使用性能作一比较。
一、控制精度不同
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步距角一般为 1.8°、0.9°,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步距角一般为0.72 °、0.36°。也有一些高性能的步进电机通过细分后步距角更小。如三洋公司(SANYO DENKI)生产的二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其步距角可通过拨码开关设置为1.8°、0.9°、0.72°、0.36°、0.18°、0.09°、0.072°、0.036°,兼容了两相和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的步距角。
交流伺服电机的控制精度由电机轴后端的旋转编码器保证。以三洋全数字式交流伺服电机为例,对于带标准2000线编码器的电机而言,由于驱动器内部采用了四倍频技术,其脉冲当量为360°/8000=0.045°。对于带17位编码器的电机而言,驱动器每接收131072个脉冲电机转一圈,即其脉冲当量为360°/131072=0.0027466°,是步距角为1.8°的步进电机的脉冲当量的1/655。
二、低频特征不同
步进电机在低速时易出现低频振动现象。振动频率与负载情况和驱动器性能有关,一般认为振动频率为电机空载起跳频率的一半。这种由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所决定的低频振动现象对于机器的正常运转非常不利。当步进电机工作在低速时,一般应采用阻尼技术来克服低频振动现象,比如在电机上加阻尼器,或驱动器上采用细分技术等。
交流伺服电机运转非常平稳,即使在低速时也不会出现振动现象。交流伺服系统具有共振抑制功能,可涵盖机械的刚性不足,并且系统内部具有频率解析机能(FFT),可检测出机械的共振点,便于系统调整。
三、矩频特征不同
步进电机的输出力矩随转速升高而下降,且在较高转速时会急剧下降,所以其高工作转速一般在300~600RPM。交流伺服电机为恒力矩输出,即在其额定转速(一般为2000RPM或3000RPM)以内,都能输出额定转矩,在额定转速以上为恒功率输出。
四、过载能力不同
步进电机一般不具有过载能力。交流伺服电机具有较强的过载能力。以三洋交流伺服系统为例,它具有速度过载和转矩过载能力。其转矩为额定转矩的二到三倍,可用于克服惯性负载在启动瞬间的惯性力矩。步进电机因为没有这种过载能力,在选型时为了克服这种惯性力矩,往往需要选取较大转矩的电机,而机器在正常工作期间又不需要那么大的转矩,便出现了力矩浪费的现象。
五、运行性能不同
步进电机的控制为开环控制,启动频率过高或负载过大易出现丢步或堵转的现象,停止时转速过高易出现过冲的现象,所以为保证其控制精度,应处理好升、降速问题。交流伺服驱动系统为闭环控制,驱动器可直接对电机编码器反馈信号进行采样,内部构成位置环和速度环,一般不会出现步进电机的丢步或过冲的现象,控制性能更为可靠。
六、速度响应性能不同
步进电机从静止加速到工作转速(一般为每分钟几百转)需要200~400毫秒。交流伺服系统的加速性能较好,以山洋400W交流伺服电机为例,从静止加速到其额定转速3000RPM仅需几毫秒,可用于要求快速启停的控制场合。
综上所述,交流伺服系统在许多性能方面都优于步进电机。但在一些要求不高的场合也经常用步进电机来做执行电动机。所以,在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控制要求、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选用适当的控制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