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脱硝率作为考核催化剂是否满足火电机组脱硝要求的指标并没错,但将其列为对催化剂性能的考核有待商榷。火电机组的脱硝装置常以2+1的模式装填催化剂,我们可以通过串联的方式考核催化剂是否满足脱硝要求,但我们无法判断催化剂的衰减率,无法预估催化剂的是用寿命。同时,在检测过程中受检测条件的影响(一般是烟气量),脱硝率的数值会发生变化,而并非是一个定值。一般认为:催化剂活性是反应系统传质和反应速率的综合特征值,其数值取决于催化剂的材料组分、物理结构、流场条件等。对于一条制造完成的催化剂,其材料组成、物理结构已经无法改变,如果保持流场条件不变其活性值固定不变,活性值的高低代表了催化剂的实际脱硝性能,这也是VGB准则将活性列为催化剂性能考核指标的原因。因此,考核催化剂性能的指标应该是活性而不是脱硝率。
虽然催化剂单元体在SCR反应器中以串联的方式排布,但在检测中确不应以串联的方式进行检测。原因在于:以串联的形式对催化剂进行检测可以考核的是脱硝率是否满足,不能考核的是单层催化剂的脱硝能力;无法判断每层催化剂的具体使用情况,可否继续使用和剩余使用时间。VGB检测准则将单根完整的催化剂单元体作为考察对象,对每一层催化剂进行考核,通过模型对整套系统的脱硝能力进行计算。
理论上氨氮摩尔比为1时,才能将烟气中的NOx*去除,催化剂的性能得到大的发挥。然而,实际工况下一般氨氮摩尔比多为0.80-0.88之间,原因在于氨氮摩尔比为1时不能达到氨逃逸率小于3ppm或更低的目标要求的。当电厂要求脱硝效率达到85%的时候,那么电厂会选择尽可能低的氨氮摩尔比来控制氨逃逸,只要该氨氮摩尔比高于0.85以抵消其他副反应及其他混合不均匀等影响。检测数据表明:随着氨氮摩尔比的增加脱硝效率在增加,直至氨氮摩尔比为1及超过1,脱硝效率趋于稳定,不再增加。因此,只有氨氮摩尔比为1时才能获得催化剂活性的准确值。
安徽康菲尔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是拥有CMA计量认证及CNAS实验室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烟气脱硝催化剂检测、纺织品及其原材料检测、烟气除尘器性能检测、烟气脱硝装置性能检测、废旧除尘滤袋检测及热力发电与节能环保相关设备性能检测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