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流程
根据我们在废水处理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并参考同类废水处理的成功实践经验,决定采用“调节池+地埋式钢结构罐”设置的处理工艺。
综合废水自流经格栅格去大颗粒悬浮物流入废水调节池;调节池中废水均质均量后,通过液位计控制由污水提升泵打入水解池,利用厌氧微生物来对废水中N、P、CODcr、BOD5等污染物进行降解。水解池内挂有弹性纤维复合填料以增加微生物量,池内存在高浓度的污泥混合液及生物膜,在池内有机物被兼氧菌降解,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态氮转化为N2和NxO气体的过程。水解池出水流入氧化池,在好氧的微生物作用下,将废水中NH4+转化为NO2-和NO3-。又借助池内弹性填料上附着的好氧微生物的氧化代谢作用,分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从而降低其BOD5、CODcr、等污染物指标。接触氧化池出水自流入沉淀池,沉淀的污泥适当经气提打入污泥池消化处理,沉淀池的污水主要进行泥水分离后再流入后续清水消毒池达标排放。污泥池累积的剩余污泥消化后由抽泥泵定期清理外运,上清液回流水解池进行反硝化脱氮处理。
技术说明
水解酸化池(地埋式钢结构)
此池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兼性微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数量较多,繁殖速度较快。它可以把分子量大的可生化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如多糖类物质分解为单糖或有机酸,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类物质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将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降解为可生化有机物,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降解性,减轻了后续好氧段的有机负荷。主要设备为维系兼性生物菌的弹性填料。水解池的首要功能是脱氮;其次是污泥释放磷。通过附载在填料上的硝化菌把氨氮转化成硝酸盐。硝化是一个两步的过程,分别利用了两类微生物,即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步把氨氮转成亚硝酸盐,氨氮首先由亚硝酸盐菌转化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菌有亚硝酸单细胞菌属、亚硝酸螺杆菌属和亚硝酸球菌属。把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是由硝酸酸菌完成的,硝酸菌也是由杆菌属、螺菌属和球菌属组成。亚硝酸盐菌和硝酸菌统称为硝化菌。硝化菌是专性的自养革兰氏阴性好氧菌,它们利用氨氮转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作为自身新陈代谢的能源。
反应过程如下:
NH4++3/2O2 亚硝酸盐菌 NO2-+2H++H2O-ΔE ΔE=278.42kJ
第二步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
NO-+1/2O2 硝酸盐菌 NO3--ΔE ΔE=278.42kJ
水解区在缺氧条件下运行,溶解氧的浓度控制在0.5mg/l以下,在此形成以水解酸化细菌为主的缺氧活性污泥层,水从布于池底的排管流入,向上流经污泥层,污泥层截留水中的悬浮物并使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水解酸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使好氧处理对溶解氧的需要量减少30%左右。
在适当缺氧条件下,利用兼性微生物,使污水中硝酸盐还原为分子氮,逸入大气,起到脱氮作用,水解池同是起到酸性发酵作用,将碳水化合物降解为脂肪酸,将大分子物质、固体物质降解为可溶性物质,从而提高生物接触氧化池的生化性能。水力停留时间2.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