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式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
鲁盛环保分散式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多层净化层;设置在相邻两层净化层之间的分隔层,用于将污水从上部净化层的下游导流至下部净化层的上游;与位于顶层的净化层的上游连通的布水块;对布水块进行供水的进水管;与位于底层的净化层的下游连通的过滤块;设置在过滤块底部的出水管;设置在净化层、分隔层、布水块、过滤块外的密封层。该系统在提高净化效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上部空间,减少了占地面积,还具有布水均匀、结构简单、容易设置、不受位置限制等特点,便于在分散式污水净化领域中应用。
分散式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有益效果是:
分散式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通过设置多层净化层,在提高净化效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上部空间,减少了占地面积。通过设置分隔层,便于分隔相邻的两个净化层,使污水横向流动,并将污水由上部的净化层导流至下部的净化层。通过设置布水块,便于使污水均匀地流入位于顶层的净化层内,以使污水充分净化。通过设置过滤块,便于将通过净化层处理后的污水中的固体杂质过滤,以避免堵塞出水管。通过设置密封层,防止污水由该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的侧壁及下方渗出,避免引起二次污染。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还具有结构简单、容易设置、不受位置限制等特点,便于在分散式污水净化领域中应用。
膜的运行和维护
1.膜的运行流程。该污水厂MBR生化系统是由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膜分离池组成。膜分离组件是MBR的核心。在膜分离池中,由中空纤维膜组成的膜组件浸放于膜分离区中,由于中空纤维膜0.1μm的孔径可*阻止细菌的通过,所以将菌胶团和游离细菌全部保留在膜分离区中,各种悬浮颗粒、细菌、藻类、浊度和COD及有机物均能得到有效去除,保证出水悬浮物接近零的出水水质。为保证MBR膜组件具有良好的膜通量,能持续稳定地出水,该厂使用了全自动的在线水反洗、化学反洗及离线化学清洗系统,通过自动程序对数据进行采集、汇总,并通过连锁控制,对系统各工艺操作进行自动调节控制。
2.正常运行管理。系统各出水膜组通过自吸泵抽吸出水,并通过PLC系统自动控制间断出水。运行期间定期进行在线水反洗、在线化学反洗防止和缓解膜污染保持膜组件的良好出水能力。离线化学清洗*清洗污染严重的膜组件,恢复膜通量和产水能力。
3.膜维护的一般要求。膜组件出口设置在线浊度检测和水质监测仪表,一旦发现浊度和出水水质变差情形,运行中及时分析膜组的状态,可以对膜组进行及时必要的维护。
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一个组合的反应器中实现了臭氧氧化消毒和曝气生物 滤池生化的两个作用,利用进水水泵和文丘里管产生的吸力,将臭氧吸入气 水混合区,在一个反应器中实现了臭氧消毒杀菌和曝气生物滤池的联合处理。 减少了泵与管道,及各单元间流量不平衡的问题,处理系统紧凑,占地面积 小。
(2)经下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后的废水,其有机物已大部分被去除,在曝 气生物滤池的下部,废水再经臭氧杀菌,处理后可直接排入环境中,既脱除了废水 的COD值,又有较好的消毒杀菌效果。
(3)由于臭氧尾气要经过充满吸附载体的填料层,因此尾气中基本没有 臭氧残留,不必再安装臭氧破坏系统。溶于废水中的臭氧在曝气生物滤池后 的清水池中停留时间为1~3小时,相对于臭氧的半衰期15~20分钟,停留 的时间够长,同时,下流式曝气生物滤池通过调节出水管的高度,保证生物 填料上部的气水混合层有1m以上的保护高度,进一步分解降低废水中可能 残留的微量臭氧。
膜技术要点
膜技术,又称膜分离技术,是以高分子分离膜为基础的新型流体分离单元操作技术,其特点在于分离时不存在向的变化,仅仅通过压力作用实现分离效果,是当下节能高效的分离技术。膜技术可利用半透膜将废水中的溶剂或溶质分离出去,常见的膜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以及反渗透等。
1.微滤
微滤是一种精密过滤法,利用流体压力差,将大分子溶质或微粒进行截留,而小分子溶质或粒子可通过膜,一般可截留溶液中的黏土、淤泥以及砂砾等颗粒,还可截留藻类、隐孢子虫、贾第虫等。微滤主要有错流过滤和死端过滤两种方式,其中,错流过滤适用于大规模应用,对于悬浮粒子的浓度、大小变化不敏感,但是膜要经常清洗,死端过滤则适用于小范围处理,膜通常制为一次性滤芯。
2.超滤
超滤是利用压差推动力实现的筛孔分离,膜孔径范围在1nm~0.055m范围内,起初使用的超滤膜为动物脏器薄膜,后经过工业应用发展,现可使用非对称膜,表皮层更薄,所以操作压力更小,普遍在0.1~0.5MPa之间,膜的水透通量大约在0.5~5.0m(m.m)。实际废水处理时,超滤膜的性能实现并不仅仅为筛分理论,其材料的表面化学特性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可认为超滤膜分离特性是化学性质与膜孔径共同决定的。
3.纳滤膜
纳滤膜分离并不会对生物活性造成破坏,也没有化学反应和相变,能够有效截留相对分子质量高于200的有机小分子和高价离子,并分离蛋白质和同类氨基酸,实现分离低分子量和高分子量,成本相对较低,能够广泛运用于冶金、生化、环保、医药、化工等领域中。
4.反渗透膜
反渗透膜分离过程可有效去除有机小分子杂质和无机盐,操作便捷,装备简单,更容易实现自动化,由于其分离过程是出于高压状态下,所以应配置耐高压管路和高压泵,与此同时,反渗透分离膜装置也有着较高的进水指标,应预处理原水,随后进行分离,为了避免发生膜污染,可定期对膜进行清洗[3]
工艺流程
生活污水经管网收集进入污水格栅渠,格栅渠内安装格栅,除去水中较大颗粒的杂物,定期清理格栅固废。经格栅渠后污水自流进入调节池,调节池可调节污水水质水量,同时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功能。污水在调节池内充分调节稳定水质后,经提升泵提升至高效纤维束膜生物反应一体化设备内,在设备内污水依次经过ABR厌氧区﹑缺氧区﹑MBBR好氧区﹑沉淀区、纤维束膜生化反应区、清水消毒区等进行深度处理。沉淀区底部污泥通过回流泵回流至缺氧区,其剩余污泥排放至污泥池,定期(6-12个月)清理污泥池污泥,进行集中脱水处理后外运处置。纤维束膜生化反应区出水经紫外线消毒器后流入清水消毒池,部分用于纤维束膜反冲洗,其余部分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