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博科集团),品牌BIOBASE,是经国家核准成立,以博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的投资与资产管理资本运营机构,总部位于泉城济南。
博科集团是一家以生命健康产业为核心,业务涵盖生物医疗、电子商务、智能制造、孵化服务等产业的集团公司。集团主营医疗器械及实验设备产品,采用“健康+互联网+电子商务+物联+智造+智能+数据”的发展模式,为客户提供产品及一站式健康医疗解决方案,是一家高科技医疗设备及科学仪器等系统解决方案优质供应商。
博科集团先后荣获中国山东明星企业、中国技术市场科技金桥奖、省科学技术奖、省中小企业优胜转型企业、省创新民营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博科集团围绕科技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平台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先后投资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研发平台,已承担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
博科集团秉承“服务健康未来”的使命,坚持以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新型医疗器械产品为主导,弘扬“诚信待人,以质取胜”的经营理念,促进集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博科集团多种产品通过欧盟CE、EN、美国NSF、FDA等认证。同时,博科集团始终实施战略,培育品牌。集团品牌BIOBASE,已被认定为山东省重点培育的国际自主品牌、山东省,并成功在海外多个国家核准保护。
博科集团在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区设立办事处,在美国北卡、日本神户、德国斯图加特等地建立研发中心,与欧美、日韩、德国、巴西等多国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埃塞俄比亚、巴西、印度、西班牙等地设立合作工厂以及海外仓库,形成了系统的研发、营销和服务网络。
博科集团将始终坚持“博采众长,科技创新”的企业理念,坚持“以健康医疗为主业,积极探索和涉足互联网+、大数据等其它相关产业,适时适机兼并重组相关产业链条上有发展潜质的企业,达到主业突出、多业并举、联动发展”的总体战略思想,坚持实施国际化战略,打造健康产业生态圈。
医学实验室发生意外事件是不可避免的,作为医学检验人员长期接触有生物危险性的血液、体液等各种标本,它们都是病毒、细菌等多种病原体的传播载体,这些具有极大生物危险的感染性致病因子,无论是直接感染,还是间接地散播到环境中去,对人类社会、动物或植物都是一个现实的或潜在的危险。自2003年SARS期间国内外相继发生实验室SARS病毒泄漏,致使SARS暴发流行。此次流行表现以院内传播和医务人员的感染为突出特点。医务人员由最初的个人防护意识差,到后来的过度防护。在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传染性疾病中,如此高的医务人员感染率尚属,这一血的教训告诫我们,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医务人员应切实强化生物安全意识,高度重视院内感染的控制,临床实验室应安全治理和质量治理两手抓,不能“重测轻防”。因此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势在必行。
1生物安全防护的知识及教育
1.1加强技能培养过去由于我们医学教育的缺陷、教育理念的落后及知识来源的匮乏,有资料显示,在现有的医护人员中,对有关防护知识来源于教师的仅占10.8%[4],而我们有的学科带头人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但却不了解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识,这正是我们与发达国家在学科建设理念上重要的差距之一。为了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普遍预防观念,科室所有人员要认真学务院颁发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治理条例》、《医疗废物治理条例》、《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法规和文件。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让广大的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技术人员,成为既懂“临床检验”,又懂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合格专业人才。
1.2了解生物安全的相关知识及生物危险如:气溶胶;微生物气溶胶,包括飞沫核气溶胶、粉尘气溶胶。实验室生物危险常见有:微生物气溶胶的吸入、刺伤、割伤、食入、感染的动物咬伤、不明原因的实验室相关感染。
1.3提高生物安全防范意识强调生物危害和生物安全的意义;自觉遵守科室的实验室安全制度、生物安全措施及操作流程,把握正确处理实验室生物因素意外事件的方法,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步骤和要点;熟悉生物安全装备的使用,如生物安全柜、、的使用等。对各种可能的危害要熟知。
2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及治理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治理制度为实验室工作人员免遭生物危害提供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是生物安全的受益者,又是治理者,是最轻易受到生物危害的群体,是实验室治理的核心。因此,要建立各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治理制度制,建立好实验室个人档案。
2.1实验室治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生物安全防护相关知识的培训;实验室准入制度:实验室入口处应有安全警示标志或限定无关人员进入标志,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半污染、污染区的工作区域;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与实验室无关的动物不得带进实验室,有良好的实验室内务行为,禁止食用品与试剂或标本放置同一冰箱;实验室消毒灭菌与废弃物处置制度:未污染的废弃物扔进污物桶,有菌废弃物应高压灭菌后处理,以免污染实验室工作人员及环境。
2.2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根据实验室工作人员所接触不同的传染源,定期对应注射不同的疫苗,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体质;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工作时,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个人防护的配备原则穿着适应的工作服或、鞋套或专用鞋等;在进行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时,应戴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镜,穿。严禁在实验室中穿凉鞋、拖鞋、露趾和机织物面的鞋。实验室工作人员手上有皮肤破损或皮疹时应戴乳胶手套或双层手套,严禁穿着实验室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结束或者离开实验室,防护用品应先消毒、后摘除,随后必须洗手,根据洗手要求,在感应水龙头下流水肥皂洗手、使用酒精擦手;标本采集时工作人员应遵循生物安全的要求,操均要穿工作服、戴手套、口罩。克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侥幸心理,要加强普遍性预防的理念[5],使用安全可靠的血液、体液用品。血液、体液标本是实验室的主要标本,也是实验室潜在危害的主要物质,血液体液检验中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我国是乙肝感染和发病的大国,近年来,爱滋病的发现与流行对天天与血液、体液打交道的检验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危胁。因此在采集血液、体液标本时尽量减少检验人员直接或间接接触这些标本的可能。应使用与仪器匹配的真空及一次性试管。尽量避免开盖以防微生物气溶胶的吸入,标本直接上机,构成全封闭系统。减少检验人员在体液收集、采血、运输、处理、上机及废物弃置等检验过程中与血液、体液产生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可能。
3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治理
清洁与消毒是保障生物安全治理的重要环节,只有正常到位的清洁与消毒才能保证在安全环境下安全工作。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要按生物安全防护的要求,遵守先消毒后清洁的原则。对需要消毒的物品要*消毒,不留死角。凡接触病原微生物的器材、环境、人员均要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措施。不同的对象要选择不同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以达到消毒效果,但要以不污染环境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