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 述
1.1 简介
本说明书适用于射频导纳连续液位仪表,产品适用于大多数应用场合的连续测量。仪表广泛用于工业和民用现场,无论室内和户外,本仪表相对其他形式仪表,对现场安装条件均无特别要求。仪表由一个电路单元,一套防爆外壳和杆式或缆式传感器组成,传感器可选多种材质,可整体或分体式安装。
1.2 原理
射频导纳物位控制技术是一种从电容式物位控制技术发展起来的,防挂料性能更好,工作更可靠,测量更准确,适用性更广的物位控制技术,“射频导纳”中“导纳”的含义为电学中阻抗的倒数,它由阻抗成份,容性成份,感性成份综合而成,而“射频”即高频,所以射频导纳技术可以理解为用高频电流测量导纳的方法。高频正铉振荡器输出一个稳定的测量信号源,利用电桥原理,以精确测量安装在待测量容器中的传感器上的导纳,在直接作用模式下,仪表的输出随物位的升高而增加。
射频导纳技术与传统电容技术的区别在于测量参量的多样性,三端驱动屏蔽技术和增加的两个重要电路,这些是根据在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改进而成的。上述技术不但解决了连接电缆屏蔽和温漂问题,也解决了垂直安装的传感器根部挂料问题。所增加的两个电路是高精度振荡驱动器和交流鉴相采样器。
对一个强导电性物料的容器,由于物料是导电的,接地点可以被认为在传感器绝缘层的表面,对仪表传感器来说仅表现为一个电容和电阻组成的复阻抗,从而引起两个问题。
个问题是物料本身对传感器相当于一个电容,它不消耗变送器的能量,(纯电容不耗能),但挂料对传感器等效电路中含有电阻,则挂料的阻抗会消耗能量,从而将振荡器电压拉下来,导致桥路输出改变,产生测量误差。我们在振荡器与电桥之间增加了一个驱动器,使消耗的能量得到补充因而会稳定加在传感器的振荡电压。
第二个问题是对于导电物料,传感器绝缘层表面的接地点覆盖了整个物料及挂料区,使有效测量电容扩展到挂料的顶端,这样便产生挂料误差,且导电性越强误差越大。
但任何物料都不是导电的。从电学角度来看,挂料层相当于一个电阻,传感器被挂料覆盖的部分相当于一条由无数个无穷小的电容和电阻元件组成的传输线。根据数学理论,如果挂料足够长,则挂料的电容和电阻部分的阻抗和容抗数值相等,因此用交流鉴相采样器可以分别测量电容和电阻。测量的总电容相当于C + C 在减去与C 相等的电阻R,就可以获得物位真实值,从而排除挂料的影响。
即C测量=C物位+C挂料
C物位=C测量-C挂料
=C测量-R
这些多参量的测量,是测量的基础,交流鉴相采样器是实现的手段。由于使用了上述三项技术,使得射频导纳技术在现场应用中展现出非凡的生命力。
二.性能指标
2.1 系统性能指标
Ø 输出:4~20mA
Ø 输出方式:可现场设置为物位方式(其故障保险方式为LLFS)或距离方式(其故障保险方式为HLFS)
Ø 供电:15~35VDC
Ø 回路负载:24VDC时450Ω
Ø 环境温度:-40~+75℃(-40~167℉)
Ø 储存温度:-40~+85℃(-40~185℉)
Ø 响应时间:0.5~30秒可调(90%量程变化)
Ø 精度:±1%(标准条件下)
Ø 温度影响:0.25%/30℃(54℉)
Ø 量程:20,000PF(当设电阻分量为无穷大时,可使用电容量表示),距离约为1000米(39370″)(使用不同传感器测量量程并不一样)
Ø 安全栅:内置限流,三重限压防护安全栅
Ø 静电火花防护(对传感器):抗1000V浪涌冲击
Ø 射频防护(内置滤波器):对于来自1.5米(59″)以外的其它外露传感器,电缆或输电线路功率为5W的射频干扰,该变送器电路具有防护功能,即使在导电物料中精度不受影响
Ø 电器接口:3/4″NPT
Ø 分体电缆长度:5m(标准)(197″),0.1(3.9″)~50m(1968.5″)(可选)50m(1968.5″)~100m(3937″)向厂家咨询
Ø 过程连接:NPT螺纹安装(标准),法兰安装(可选)
Ø 安装:可选垂直或倾斜安装
Ø 电路单元外壳防护:符合IP67防护标准
Ø 防爆区域等级:ExiaIICT4
Ø
2.2 探头性能指标
探头 型号 | 安装 | 接液材料 | 温度/压力 | 应用场合 | 探头描述 | 长度 |
01 | 3/4″NPT | PPS,不锈钢 | 100℃/1.0Mpa (212℉/145psi) 25℃/2.5 Mpa (77℉/363psi) | 通用常温低压场合 | SHL-254mm(10″) IL-457mm(18″) 直径9mm,三端 | 2米 |
02 | 3/4″NPT | PEEK,不锈钢 | 230℃/1.6Mpa (446℉/232psi) 25℃/4.0 Mpa (77℉/580psi) | 通用中温中压场合 | SHL-254mm(10″) IL-457mm(18″) 直径9mm,三端 | 2米 |
05 | 1 1/4″NPT | 陶瓷,不锈钢 | 815℃/0.1Mpa (1500℉/15psi) 25℃/2.0Mpa (77℉/290psi) | 高温应用 | SHL-254mm(10″) IL-457mm(18″) 直径9mm,三端 | 2米 |
06 | 3/4″NPT | PPS,不锈钢 | 100℃/1.0Mpa (212℉/145psi) 25℃/1.6 Mpa (77℉/232psi) | 通用常温低压场合 | SHL-254mm(10″) IL-457mm(18″) 直径9mm,三端 | 8米 |
07 | 3/4″NPT 或法兰 | FEP,不锈钢 | 180℃/2.5Mpa (356℉/363psi) 25℃/4.0Mpa (77℉/580psi) | 小量程腐蚀性液体 | 直径12 mm,两端 | 3米 |
20 | 3/4″NPT | KYNAR,不锈钢 | 120℃/2.5Mpa (248℉/363psi) 25℃/4.0Mpa (77℉/580psi) | 大量程粉末 | 直径8 mm,两端 | 30米 |
09 | 3/4″NPT | PTFE,不锈钢 | 230℃/2.5Mpa (446℉/363psi) 25℃/4.0 Mpa (77℉/580psi) | 固体、粉末大量程 | 直径4 mm,两端 | 25米 |
13 | 3/4″NPT | FEP,不锈钢 | 230℃/2.5Mpa (446℉/363psi) 25℃/4.0Mpa (77℉/580psi) | 界面、液体大量程 | 直径2.4 mm,两端 | 20米 |
25 | 3/4″NPT | FEP,不锈钢 | 150℃/1.0Mpa (302℉/145psi) 25℃/2.5 Mpa (77℉/363psi) | 液体超大量程 | 直径2.4 mm,两端 | 200米 |
12 | 1 1/2″NPT | PTFE,不锈钢 | 230℃/4.0Mpa (446℉/580psi) 25℃/6.3 Mpa (77℉/913psi) | 绝缘液体测量 | 筒式参考极,两端 | 4米 |
31 | 法兰 | FEP | 200℃/1.0Mpa (392℉/145psi) 25℃/2.5 Mpa (77℉/363psi) | 小量程腐蚀性液体 | 双探头全包复,两端 | 4米 |
14 | 3/4″NPT | PTFE,不锈钢 | 230℃/4.0Mpa (446℉/580psi) 25℃/6.3 Mpa (77℉/913psi) | 通用中温中压场合 | SHL-254mm(10″) IL-457mm(18″) 直径9mm,三端 | 2米 |
15 | 1 1/2″卡盘 | FEP,不锈钢 | 230℃/1.6Mpa (446℉/232psi) 25℃/2.5 Mpa (77℉/363psi) | 食品卫生探头 | 直径12 mm,两端 | 3米 |
16 | 1″NPT | PTFE,不锈钢 | 230℃/4.0Mpa 446℉/580psi) 25℃/6.3 Mpa (77℉/913psi) | 通用中温中压场合 界面、电脱 | 直径18.5 mm,两端 标准地极100 mm | 5米 |
三.型 号
请咨询客服
四.安 装
4.1 拆箱
小心打开包装箱并除去包装箱内的填充物,仔细核对装箱单上的所有项目,包括仪表型号,电子单元和传感器的系列号,安装附件,说明书等,若发现有错误,却货或破损的现象`,请立即与我公司或当地代理联系。包装箱不收回。
4.2 安装要求
连续料位计为现场安装式设计,但仍要尽可能安装在远离振动腐蚀性空气及可造成机械损坏的场合。为便于调试,仪表应安装在有操作平台或类似平台的地方。环境温度应在-40~75℃(140~75℉)之间。仪表安装区域要求壁雷装置,以防雷击。
仪表安装时,必须保证传感器的中心探杆和屏蔽层与容器壁(或安装管)互不接触,绝缘良好,安装螺纹与容器连接牢固,电器接触良好,并且传感器的地端要进入容器内部。对于大量程的或有搅拌的场合,传感器需要支撑或地锚固定,但固定端要与传感器绝缘。
按隔爆要求安装的仪表,每一与防爆外壳相连的接线必须配有已经认证过的密封填料函或防爆钢管密封接头。按本要求安装的仪表,每一回路上必须配有已经认证过的安全栅。认证过的密封填料函或防爆钢管密封接头和安全栅产品请咨询本公司或本公司代理商。
24VDC电源波纹不得大于200mV。电源地线要接在标准或标准的仪表地,不可能接在动力地上。现场电源电缆推荐采用屏蔽电缆,不可长距离无屏蔽与交流电源电缆并行。电缆经过区域要求有壁雷装置,以防雷击。
按隔爆要求安装的仪表,在防爆现场开仪表防爆壳体之前,一定要确信仪表已断电并且已断电10分钟以上! ! !
4.3 整体型系统安装
物位计是现场安装式设计,但仍应使其尽可能远离振动源,高温环境,腐蚀性空气及任何可能造成机械损坏的地方。如果不能满足要求,请将仪表换成分体式。
为便于调试,仪表应安装在有操作平台或类似平台的地方。环境温度应在-40~75℃(-40~167℉)之间。图4.1整体系统安装。

4.4 分体型系统安装
当仪表安装在有较高的温度,较强的振动,有腐蚀性空气及任何可能造成机械损坏的地方,请将仪器换成分体型安装。分体型安装是指传感元件与信号转换的电子单元部分分开安装,中间以厂家所配的特殊信号电缆相连接,并且该电缆可截短不可加长。这样,传感器安装在现场,电子单元就可以安装在相对安全的场所,以利于提高仪表使用寿命。信号电缆在安装时,不可盘成螺旋状,多余的连接电缆不能盘起,应剪短。电子单元中心端(C W)与同轴电缆中心线连接;电子单元屏蔽端(D S H)接同轴电缆芯线屏蔽,然后连接到传感器屏蔽端上;地线是电缆中另一条独立的导线或电缆外层屏蔽层。见图4.2分体系统安装。电子单元端防爆外壳可通过其两侧的安装孔固在象支架或墙壁这样的平面上
4.5 传感器的安装
传感器的安装位置通常是由容器的开孔位置所决定,但不可将其安装在进料流中,当容器内部无适应位置时,可考虑使用外浮筒安装(如能保证内外界面一致的话)。为使设备正常,准备工作,请注意以下事项。
1 安装必须仔细,不要损伤传感器的绝缘层。传感器及其屏蔽层不可与安装接口或容器壁接触,并避免传感器使用过程中与安装接口,容器壁,物料等的机械磨损。
2 传感器不能安装于填充嘴(或槽)等物料直接流经的地方。若无法做到这一点,则要在传感器与填充嘴(或槽)间加装隔板。
3 不要拆开传感器或松开安装密封盖。
4 用扳手的平面部分拧紧传感器
5 射频导纳物位计硬杆传感器,安装时要考虑安装空间。缆式传感器安装后要拉直,避免对地短路。
6 待测容器内部有搅拌或气流,料流,波动较大的场合和倾斜安全的传感器,除应避免传感器的直接机械损伤外,还应考虑长时间的传感器的材料疲劳等间接机械损伤,因此建议用户加装传感器的中间支撑和底部地锚固定。请注意,支撑与地锚应与传感器绝缘,绝缘材料应选用绝缘强度高,硬度不高,有润滑功能不磨损传感器的材料(如PTFE),若非如此,请考虑定期更换传感器,以免传感器损坏,造成连锁损失。
7 应注意仪表护线管,积水可能会危及仪表电子单元。
8 传感器地端要求与现场容器电器连接良好,非金属容器要求现场提供标准地。
注意:不要在传感器或仪器机壳内采用单组常温硫化密封剂,该物质经常含有乙酸,将会腐蚀电子元件。应采用特殊的双组份密封剂(非腐蚀性),请向我们咨询研究采用何种双组份密封剂。
4.6 典型安装





4.7 系统接线
物位计属于本质安装型仪表,不论整体还是分体安装,当安装在危险场合时需要在其供电回路上加认证过的安全栅,单栅双栅都可以但接法不一样,图4.3系统接线图1,所举例子为单栅整体安装和双栅分体安装。图4.4系统接线图2,为隔爆要求安装的系统接线示意图。认证过的安全栅产品请咨询本公司或本公司代理商。电缆,负载,及安全栅的抗阻和在24VDC电源下,为450Ω
安全栅接地要求请参照安全栅的使用说明。

4.8 传感器接线
按隔爆要求安装的仪表,在防爆现场打开仪表爆壳体之前,一定要确信仪表已断电并且已断电10分钟以上! ! !
电源接线端子在三端接线端上,传感器连接电缆接在电子单元另一侧,单元与传感器之间的连接电缆必须使用我公司的专用电缆,其它电缆会导致测量误差。
图4.5为整体接线图。出厂时已连接好,电子单元中心端(CW)与同轴电缆中心线连接;电子单元屏蔽端(DSH)接同轴电缆芯线屏蔽层,然后连接到传感器屏蔽端上。必要时可以电子单元端接线,不推荐解开传感器端接线。由于使用金属外壳,地线可不接。
图4.6为分体接线图。分体壳与电子单元之间多余的连接电缆不能盘起,应剪短。电子单元中心端(CW)与同轴电缆中心线连接,然后通过分体接线端子CW端,连接到与传感器中心端相连的传感器电缆的芯线上;电子单元屏蔽端(DSH)接同轴电缆芯线屏蔽层,然后通过分体接线端子DSH端,连接到与传感器屏蔽端相连的传感器电缆的屏蔽端上;地线是电缆中另一条独立的导线或电缆外层屏蔽层。
对于两端传感器,传感器电缆的屏蔽应在传感器端剪掉。
4.9 电源接线
电源接线如图4.7所示。24VDC电源正端接在接线端子右边端子上,24VDC电源负端接在接线端子中间端子上(若接反则仪表无法正常工作)。对于整体安装,由于使用金属外壳,地线可不接。对于分体安装,地线接在金属外壳的接地端子上。
24VDC电源纹波不得大于200mV。电源地线要接在标准地或标准的仪表地,不可接在动力地上。现场电源电缆推荐采用屏蔽电缆,不可长距离无屏蔽与交流电缆并行。

五.功能设置
5.1 零点微调设置
5.2 零点粗调设置
零点粗调位置如图5.1电子单元外形图,当仅用零点微调不能调处4mA时,调节零点粗调,可以以一定的步进量较大幅度地调节零点。其内部为一波段开关,1-16档,顺时针旋转电流减小,可循环调节,没有机械停止点。对于决大多数应用场合,仪表设计零点粗调已能满足要求。若还调不出4mA,可考虑安装有无问题或调整垫整跳块。调节零点,将使满点随零点调节幅度平移。
5.3 延时方式设置
电位器位置如图5.1电子单元外形图,当物位有波动时可以调节电位器来稳定输出电流。顺时针旋转延时增加。当输出电流为90%量程变化时,响应时间在0.5~30秒可调。
5.4 量程微调设置
量程微调位置如图5.1电子单元外形图,调节量程时使用,顺时针旋转电流增加,可用来教细微地调节满点(20mA)的电流输出。其内部为一多圈电位器,注意它没有机械停止点,旋转到头时,出电流输出不变外,还伴有轻微的:“咔咔”声,此时不要在旋转,若调不出20mA,可考虑调节量程粗调设置,调节满点,仪表零点将不改变。
5.5 量程粗调设置
量程粗调位置如图6.1电子单元外形图,根据不同量程范围确定条块的位置
1档 1档 1档 1档 1档 1档
0~20pF 0~100pF 0~450pF 0~2000pF 0~10000pF 0~20000pF
针对不同物料、不同传感器,量程粗调设置并不一致,需根据实际情况判断。
调节满点,仪表零点基本不变。
5.6 垫整拨码开关设置
拨码开关如图所示,拨码1推向上(ON的方向)时,垫整电容为0pF,拨码2推向上(ON的方向)时,垫整电容为100pF,拨码3推向上(ON的方向)时,垫整电容为200pF,拨码1、2、3同时推向上(ON的方向)时,垫整电容为300pF,一般情况下,不用调整垫整跳块(出厂时已设置)就能调出4 mA。当容器与传感器形成的电容超过300pF时,才需调整垫整拨码开关(此情况一般只出现在电脱管正装时)。
六.调 试
6.1 启动
在加电前,仔细检查各接线。注意:仪器加电前要保证输入电压在15~35VDC内,检查所有接线,注意输出电路的极性。(若接反则仪表无法正常工作)。
6.2出厂标定
在电子单元的正面有两个主要控制钮即零点粗调及量程粗调,量程细调、零点细调位于电子单元顶部。粗调零与细调零共同完成最小电流点的连续调节。每个粗调零位置将改变最小电流点约20pF,细调零则会在相邻的两步间连续调节。仪表出厂前一般都按客户提供的信息进行了预先标定,但该标定值只是一个经验值,可能会与实际情况有区别,但会大大节约用户调试时间。
6.3现场标定
万用表拨至电流20mA档,两表笔分别插入相应的测试孔中,万用表指示值即为仪表输出值。
所有物位测量实际上均可称为界面测量,其中见的即为物料与空气的界面。这里的界面指的是两种互不相溶液体的界面(即互不混合的液体)。
1.正常界面(下部液体具有较高的传导率如油水界面)-直接作用式(LLFS)
a.将细量程调节逆时针旋到头,不要用力。
b.将粗量程(量程档)置于#1。
c.降低界面至探头仅为上部绝缘液体覆盖(或其物位)。调节粗细调零控制,使输出为最小(4mA)。
d.若输出电流总大于4mA,可能会需要垫整补偿电容。厂方会在已知应用条件下提供一补偿电容。若厂方未提供,则加入100pF的NPO电容至PAD与CW接线端间也可得到最小输出,或向厂方询问所需值。
e.升高界面使探头恰为下部似水类物料覆盖(或其物位)。输出电流将超过量程范围。
f.顺时针调节量程档至输出低于满量程。(若第5步中输出未超出满量程,则仍将量程档置于原位)。
g.顺时针调节细量程,令输出恰好为实际的界面位置。
h. 标定完毕。
2.液位或粉位
a.将细量程调节逆时针拧到头。
b.将量程档控制置于#1。
c.使料位低于探头,调节粗、细调零令输出最小(4mA)。(把万用表打在电流档,两表笔插入单元上的两个测试孔内,不必串在电源回路里)。
d.若输出总大于4mA(调不到4mA),可能需要一垫整电容,其电容值小于或等于上部液体中探头满量程电容的1/4,将该电容加至PAD与CW端之间。
e.升高料位至量程的1/3或更大,当条件允许时使料位达到量程的满点。这时输出一般会超出满量程。
f.顺时针调节量程档至输出低于相应的电流值(若第5步输出未超过范围,则仍将量程档置于原位)。
g.顺时针调节细量程令输出为实际料位值。
h.完成标定。
6.4 快速标定
1.检查电源、连接电缆。
2.调零点:在空仓状态下或是物料低于探头,用万用表的20mA电流档,把两表笔分别插入电子单元上的测量孔,用螺丝刀旋转电子单元顶部的细调零,使输出为4mA。
若现场达不到空仓要求,则找一低点(目前物位能够达到的位)作为零点,根据当前没过探头的物位计算出应输出的电流值。
输出电流I=(当前的料位/探头的量程)×16+4
调节零点粗调使电流接近此值,然后再调节精调使之与计算值相同。
3.调量程:当仓内已有料时,这时进行满点调试。一般达到量程的30%即可调试准确。按公式计算输出电流I=(当前的料位/探头的量程)×16+4
一般设定量程是以探头最下端为零点,量程为探头的长度。
用螺丝刀调节细调满点,使输出电流等于计算值(粗调满点一般在出厂时已调整好,不要动)。
注意:必须先调零点,再调满点。如果先调满点,然后调零点,则还必须要再调满点才能准确。
在调试结束进行验证时,通常用看窗放水、目测检验,在此要注意放水的内端口与界面仪探头是否在同一个容器或舱室内,同时取样出口与探头设置零点的差值。另外还要考虑目视的精度要远远低于仪表精度。
6.5 二次标定
在某些情况下,很难甚至不可能将容器充满或放空。这时,就需要二次标定,使用电容箱能模拟容器排空时的电容。下述过程即不需排空容器的再标定过程。
1.记录标定数据
a.断开探头连线。
b.将电容箱接到电子单元上。
c.调节电容箱至万用表显示最小值(4mA)。
d.记下电容箱上的读数及其系列号。
e.调节电容箱令万用表显示电流(20mA)。
f.如D步所述记下电容值。
g.断开仪器和标准器连线,重新连接探头。
2.重新标定
当需检查或重新设置标定或更换仪器时,可以用电容箱代替探头,按下述步骤进行:
a.断开探头连线。
b.将电子单元与电容箱相连。
c.将电容箱设置为上面所记录值。
d.调节调零控制以达到最小电流,调节量程控制以达到电流。
e.断开电容箱,重新接好探头。
f.标定完成。
七.故障排除
7.1概述
仪器是数年免维护设计,一但调试完毕,就无需定期维护。
若您的仪器发生故障,请按下述方法进行检测。
7.2 检查电子单元
1.拆除传感元件及与电子单元之间的信号线。
2.确保故障保险位于LLFS位置。
3.用铅笔标出各控制点位置,以便将来恢复。
4.将量程档置于#1,细量程顺时针旋到头,将粗调零置于#1(位)。
5.观察极性,在设备中接入直流微安计和直流电源(15~35V),接至接线板(-)(+)极,形成回路。
6.调节细调零令仪表读数为0% (4mA)。
7.将细调零顺时针旋一圈,则输出应在约33%~99%之内(9~20mA)。
若显示如上所述,则表明仪表工作正常,细调零每旋转一周,输入改变一个已知值。这样可检查变送器的操作和增益。
7.3 漂移检查
1.断开传感器电缆。
2.不改变各旋钮设置,在探头与地间接入标准电容箱或一个NPO电容,调节电容值或选择一电容使设备输出。50%左右。NPO电容器不随温度变化改变电容值。
3.记录仪表读数。
4.24小时之内观察读数是否稳定。
5.若读数稳定则传感元件或其应用场合为漂移原因。若读数有漂移,将设备退回修理,要在标签上注明问题是漂移。(需注明电容值及mA漂移量)。
6.测量从接线板上(+)(-)端上拆下的两线间的电阻。测量其电阻值是否过大。 R =(V供电 -15V)/0.02A
7.4 检查传感元件
1. 用模拟欧姆表,检查物位低于探头时,探头与地之间的电阻。数字表可能产生误差。其阻值应为无限大,低于1MΩ可造成读数误差,若阻值低于100KΩ,说明探头有泄漏,此泄漏可能发生在机壳内密封件或安装螺母附近区域,需更换探头。
2.检查物位高于探头时,探头与地之间的电 阻。低于100KΩ表明探头绝缘有误或采用裸探头时物料有导电性,此时需更换绝缘探头(向厂方咨询)。
3.覆盖物(挂料)误差的特点是:下降的物位引起高输出,当物料低于探头端部时,输出仍大于0%。要确定覆盖物问题,则要清除探头上的附着物并重新检查是否工作正常,若清除后读数正确,请与厂家联系寻求解决方法。

7.5 检查连接电缆
连接电缆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短路和断路,把连接电缆从仪表上拆下来,在其一端短路或断开,测量另一端,可以检测出来:
1.断路:从探头上拆下连接电缆,用一短路线在其一端短路(如中心端与屏蔽端短接)用万用表在另一端测量电阻应为零,三端之间均依此方法进行测量。
2.短路:从探头上拆下连接电缆,使其一端悬空(中心端、屏蔽端及地端均不接触), 用万用表在另一端测量其电阻应无穷大,三端之间均依此方法进行测量。
7.6 检查两线制系统回路
1.从接线板(+)(-)端断开电源,测量电源开路电压,其值应等于源电压。
2.将电源接到(+)(-)端上,接上探头信号线,顺时针调节细量程,使输出20mA电流。
3.测量(+)(-)接线端间电压,应在15~35VDC,若低于所要求的最小15VDC,表明电源有题。
4.断开设备的电源和信号线,检查供电环路上是否负载过多,或是电源线有短路。
注:若回路中有有源设备,其电阻将会相当大。
7.7 其它故障的排除
问题 | 可能原因 | 解决方案 |
1.即使容器未充满,变送器读数20mA或更高 | a.电子单元故障 b.传感器机壳内有水 c.电缆短路 d.传感器绝缘处被割破对地短路 e.标定有误 | a.检修、更换 b.清理、干燥、检查单元 c.更换电缆 d.检查绝缘性,检修 e.重新标定 |
2.即使容器满,电子单元输出,也达不到20mA或输出读数在量程上部 | a.负载电阻过大 b.标定有误 c.电子单元故障 | a.检查回路,减小负载 b.重新标定 c.检修、更换 |
3.电子单元漂移 | a.传感器密封件沾湿 b.传感器机壳内有水 c.电子单元故障 d.电缆内有水 e.传感器绝缘处被割 f.标定有误 g.物料性质变化 | a.干燥、检查 b.清理、干燥、检查单元 c.检修、更换 d.干燥、检查 e.检查绝缘性,检修 f.重新标定 g.重新标定 |
4.电子单元不稳,输出在0~99%间波动 | a.射频干扰 b.传感器绝缘处被割 c.液体活动 | a.加电磁防护 b.检查绝缘性,检修 c.增加延时 |
5.电子单元出厂时,已预标定,但读数不正确 | a.给厂方的预标定信息不准确 b.传感器周围有孔或管道,未向厂方说明 | a.重新标定 b.检查位置是否合适,重新安装 |
6.在测量筒中安装传感器,读数不准确 | a.传感器接触到测量筒和未拉直 b.读数比实际值低,测量筒有气泡 c.标定有误 d.测量筒液位与容器不一致 e.测量筒底部有淤泥 | a.重新安装,加固定支架 b.排除气泡,重新标定 c.重新标定 d.疏通测量筒管路 e.清除底部淤泥 |
7.物位升高时,输出下降 | a.故障保险位于HLFS位置 b.电子单元故障 | a.更改故障保险位置 b.检修、更换 |
8.电子单元误差5~10%或更大 | a.传感器上有强导电性挂料 b.标定错误 | a.清除,换防挂料更强的传感器 b.重新标定 |
9.读数波动或不准 | a.非金属容器中被测导电液体未接地 | a.接地,加辅助地极 |
10.输出电流低于3.5mA | a.屏蔽与地间短路,可能出现在传感器端部 b.传感器未与电子单元接好 | a.检查短路地点,检修或更换 b.重新接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