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构造
编辑3.1.1 预制泵站的总体布置要求和站址应根据地质条件、工程设计以及泵站运行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3.1.2 预制泵站布置应符合《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满足机电设备布置、安装、运行和检修要求;
2 满足结构布置要求;
3 满足通风、采暖和采光要求,并符合防潮、防火、防噪声、节能、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等技术规定;
4 满足交通运输要求;
5 做到布置美观,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3.1.3 预制泵站底板高程应根据水泵安装高程和进水流道布置或管道安装要求等因素,并结合预制泵站所处的地形、地质条件综合确定。
3.1.4 安装在预制泵站内水泵四周的辅助设备、电气设备及管道、电缆道等,其布置应避免交叉干扰。
3.1.5 预制泵站运行过程中的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50087的规定。
3.1.6 预制泵站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预制泵站附近应设消防设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和国家现行标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L 329的规定。
3.1.7 预制泵站的设计应符合《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的规定。
3.1.8 预制泵站所配水泵采用自耦式湿式安装,水泵间和进水井集成在同一个井筒内,宜带内部维修平台和地面控制面板。
3.1.9 预制泵站设计应考虑混合污水溢流排放的后果,泵站内外的噪音、振动和臭气,发生故障的后果,视觉影响等对环境的影响。
3.1.10 预制泵站结构设计应考虑结构抗浮、承载能力及土壤的化学属性、建筑结构和入水管、出水管以及其他装置之间可能的沉降差异。
3.2 泵站设计
3.2.1 一体化预制泵站的的形式应根据设置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和地质情况等因素综合选用。
3.2.2 泵站场地应具备必要的交通条件、施工吊装作业条件。
3.2.3 预制泵站设计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相应管网建设规划,结合给水、排水工程规模、近、远期建设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3.2.4 泵站宜按近远期规划相结合原则,确定适宜的工程规模。
3.2.5 泵站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潜水自耦式安装的水泵,其平面布置可不考虑水泵维修空间,只满足水泵安装和水力流态要求;
2 干式安装的水泵,平面布置应需考虑水泵安装和水泵吸水管流态要求;
3 水泵配套风冷电机时,泵站平面布置还应满足水泵的散热要求;
4 模块化湿井泵站平面尺寸和布置应满足水泵和格栅等主要设备安装、提升和日常运行要求;
5 模块化集成泵站湿井平面尺寸要满足水泵吸水管流态要求和格栅安装、提升和日常运行要求;
6 模块化集成泵站干井平面尺寸要满足水泵和控制柜安装、散热、维修和日常运行要求;
7 模块化集成泵站应在干井内设置集水坑和排水泵,用于排除井内积水;
8 控制柜可安装在泵站干井内或地面上,如果安装在干井内,应考虑通风、散热和除湿;
9 当泵站采用多个井筒组合时,平面布置应满足泵站整体安装和运行的要求,各个井筒内宜安装相同型号和数量的水泵。
3.2.6 泵站设计应对泵站结构形式和材质、配套设备的选型,泵站的平面布置,泵站竖向布置和泵站配套仪表、电气和控制设备等分别进行设计。
3.2.7 泵站水泵选型应与流量要求相匹配,宜采用统一的泵型。
3.2.8 单台水泵功率较大时,宜采用软启动或变频启动,泵站流量和扬程变化较大时可采用变频调速装置。
3.2.9 对于排水泵站,宜设置潜水离心泵,雨水泵站,可不设置备用泵。
3.2.10 湿式安装的潜水泵,水泵宜配套电机冷却系统,干式安装的水泵,可采用IP54或以上水冷或风冷电机。
3.2.11 对于采用重力管网的泵站宜采用液位自动控制,采用压力管网的泵站宜采用压力自动控制。所有泵站都应具备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功能,并应具备自由切换控制方式的功能。
2.4 控制柜
2.4.1 控制柜的尺寸应符合《高度进制为20mm的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GB/T3047.1的规定。
2.4.2 控制柜表面应平整、匀称,焊接处应均匀牢固,不应有明显的歪斜翘曲变形或烧穿等缺陷。
2.4.3 控制柜内电气、电子元器件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2.4.4 控制柜内接线点应牢固,布线应符合设计样图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2.4.5 控制柜中所用导线及母线的颜色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2.4.6 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2.4.7 控制柜的柜体底部应具有与基础固定的安装孔。
2.4.8 控制柜的顶部宜有吊环等,以便吊装。
2.4.9 控制柜的防护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外壳防护等级》GB4208的规定。
2.4.10 控制柜应配有各种智能传感器,可实现无人值守、编程控制和远程控制。
2.4.11 控制柜面板的显示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柜面板宜有显示界面。
2 控制柜面板宜有电源、电流、电压等显示。
3 控制柜面板可有水泵启、停状态显示。
4 控制柜宜可设定压力、实际压力、频率显示。
5 控制柜面板可有故障声、光报警显示。
2.4.12 控制柜电气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柜各部件的温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控制设备》GB/T 3797的规定;
2 控制柜带电电路之间、带电零部件或接地零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控制设备》GB/T3797的规定;
3 设备中带电回路之间、带电回路与导电部件之间测得的绝缘阻值按标称电压至少为1000Ω/V;
4 介电强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控制设备》GB/T3797的规定;
5 安全接地保护控制柜的金属柜体上应有可靠的接地保护。
2.5 潜水泵
2.5.1 潜水泵应具有相关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潜水泵平均运行时间不得少于2500h。
2.5.2 潜水泵与管道连接应牢固。
2.6 管路系统
2.6.1 管材应采用不锈钢管。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GB/T12771的规定。
2.6.2 管路配用的管件应用不锈钢材质。
2.6.3 管材、管件、阀门的选用及连接方法应符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和《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的规定。
2.6.4 管道系统排水管管材材质应满足《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268)的规定。
2.6.5 管路在处应设有排水设施。
2.6.6 管路在泵后应设止回阀。
2.7 控制装置
2.7.1 液位控制设备的电子仪表装置应安装于控制柜内。
2.7.2 安装固定液位控制器及悬挂电缆应避免缠结或末端在泵站的入口,控制器应避免被障碍物干扰。
2.7.3 起停液位的设置, 一台潜水泵必须设置2个液位使用,2台潜水泵至少设置3个液位使用。
2.7.4 控制装置应实现泵站液位自动控制运行。
4.1 施工准备
4.1.1 泵站安装前应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
4.1.2 泵站施工区排水系统,应根据站区地形、气象、水文、地质条件、排水量大小进行施工规划布置,并与场外排水系统相适应。基坑外围应设置截水沟。
4.1.3 在泵站设备安装之前,必须研究好机电设备安装图,确定机泵、电气设备所采用的的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建立完整的施工质量检查程序和控制措施。
4.1.4 现场设备、工器具及施工材料应定点摆放整齐,场地保持整洁、通道畅通。
4.1.5 施工前应做好施工标志及观测仪器的埋没。施工中应做好现场观测和记录。
4.2 泵坑开挖
4.2.1 应有泵坑开挖方案并且严格按方案开挖。
4.2.2 基坑的开挖断面应满足设计、施工和基坑边坡稳定性的要求。
4.2.3 泵坑底部应采取降水措施。
4.2.4 采取合适的基坑支护方式,避免泵坑坍塌。
4.2.5 泵坑开挖结束后,确认泵站进出水管连接管以及电缆等现场条件具备,才能进行泵站安装。
4.3 混凝土底板安装
4.3.1 坑底应平整,并宜铺上一层10mm厚碎石层。
4.3.2 混凝土安装地基可选择预置施工、直接浇注在坑底或直接浇注在压实层上。
4.3.3 安装在水泥底板上的地脚螺栓应先于泵体的安装。
4.3.4 水泥底板应水平。底板的上平面必须打磨光滑。
4.3.5 地脚螺丝在一圈内均匀分角度安装。
4.4 泵站吊装
4.4.1 用升降套索把泵站从水平位置起吊到垂直位置。在这个工作阶段,壳体上的吊钩是不允许使用的。
4.4.2 垂直起吊预制泵站时,吊钩受力应均匀。宜用起吊套索或吊绳来保护泵站和泵盖以免夹坏。
4.4.3 就位前,应用毛刷清洁水泥底板表面,确保安装面和泵安装法兰之间没有泥土等杂物。
4.4.4 泵站吊装时泵站的进出口方向应与进出水管方向一致。
4.4.5 泵站应垂直安装,并固定地脚螺丝。
4.5 泵坑回填与压实
4.5.1 泵坑回填应在泵站筒体安装无误后进行。
4.5.2 回填材料宜为卵石、石沙、碎石类土、沙土,颗粒尺寸不宜超过13~25mm。
4.5.3 回填宜分层逐一回填,每层高度不宜超过30cm,回填土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中6.3的规定。
4.5.4 坑内的进出水管处回填土应压实。回填层到泵筒体距离顶面30cm 时,严禁使用夯土机等设备。
4.5.5 回填质量验收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300的规定。
4.6 调试
4.6.1 调试前应进行下列检查:
1 设置、安装是否正确;
2 可能产生真空的管路,真空破坏阀应有足够的过流面积,动作应准确可靠;
3 进、出水管路上的阀应开启,其它装置均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6.2 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必需的供电电源的容量、电压等级、电气保护装置应满足所安装的机电设备的要求。
4.6.3 泵站调试按国家相关施工验收规范进行,分阶段进行调试。
4.6.4 泵调试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各固定连接部位紧固;
2 转子及各运动部件运转正常,无异常声响和摩擦现象;
3 附属系统的运转正常,管道连接牢固无渗漏;
4 泵的安全保护和电控装置及各部分仪表均灵敏、正确、可靠。
4.6.5 泵站采用快速闸门断流且其下游侧还设有事故闸门时,应调整其自动控制的联动配合时间满足机组保护的设计要求,现场操作和远方控制可靠。
质量检查与验收
编辑5.1 一般规定
5.1.1 质量检查与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报监理(建设)单位按规定程序进行质量检验。
5.1.2 检验批的划分可根据与施工流程相一致,且方便施工与验收的原则,由施工、监理及建设单位共同商定。
5.1.3检验批质量验收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验收,由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等进行验收。
5.1.4 预制泵站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和相关专业验收标准的规定。机电设备安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泵站安装及验收》SL 317的规定。
5.2 检查与验收
Ⅰ主控项目
5.2.1 预制泵站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外壁应光滑平整,无气泡、裂缝、凹陷和破损变形。
2 井筒色泽一致,接口完好,无裂纹变形。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2.2 预制泵站的零部件、装置、元件和主要材料,安装所用的装置性材料和设备用油,应符合工程设计和其产品标准的规定,并有检验合格证或出厂合格证。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2.3 井底座与管道安装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井底座接管标高允许偏差0~10 mm。
检查数量:每接口1点。
检验方法:用全站仪或水准仪测量。
2 井底座与管道连接的每个接口牢固、井内无异物。
检查数量:每接口1点。
检验方法:用反光检查镜对每个接口检查。
3 井底座中心偏差小于或等于20 mm。
检查数量:每井1点。
检验方法:用全站仪或经纬仪测量。
5.2.4 井筒安装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井筒上口标高允许偏差±10mm。
检查数量:每井口中心1点。
检验方法:用全站仪或水准仪测量。
2 井筒垂直允许偏差0.5º.
检查数量:每井周壁4点。
检验方法:用全站仪或经纬仪测量。
Ⅱ 一般项目
5.2.5 预制泵站基础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础标高允许偏差0~15 mm。
检查数量:每井1点。
检验方法:用水准仪测量。
2 基础两侧宽度允许偏差0~10 mm。
检查数量:每井坑2点。
检验方法:用直尺测量。
3 基础厚度允许偏差0~10 mm。
检查数量:每井坑1点。
检验方法:用直尺测量。
4 基础回填使用的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按国家有关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检查,检查检测报告。
5.2.6 井坑回填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回填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2 不得带水回填,回填应密实。
3 回填密实度应与管道管沟回填密实度一致。
4 回填应按设计要求分层对称回填并夯实。
3 井坑回填土密实度应符合表6.7.2的要求;
检验数量:井筒四周4点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测报告、检查施工记录、用填土密实度检测仪测量。
5.2.7 井筒直径变形不得大于设计井筒直径Do的0.03倍。
检验数量:井筒四周2点
检验方法:钢尺测量。
运行与维护
编辑6.0.1 水泵经维修后,其流量不应低于设计流量的90%;其机组效率不应低于原机组效率的90%。泵站机组的完好率应达到90%以上;汛期雨水泵站机组的可运行率应达到98%以上。
6.0.2 机电设备、管配件每二年应进行一次除锈、油漆等处理。
6.0.3 泵站及附属设施应经常进行清洁保养,出现损坏,应立即修复。每隔3年应刷新一次。
6.0.4 进入泵站井筒内维护时,应有安全保护措施。防毒用具使用前必须校验, 合格后方可使用。
6.0.5 应根据泵站检查结果,定期对泵站井筒清通及清淤。
6.0.6 排水泵站应有完整的运行与维护记录。
6.0.7 管道维护和检查的安全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