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CCUS 碳捕集常用的塔有吸收塔、解析塔、变压吸附塔、膜分离塔等,以下是介绍及对应流程:
化学吸收法
- 设备与流程 :烟气先经脱硫、脱硝,由引风机从吸收塔底部进入,吸收液从吸收塔顶部喷淋而下,烟气和吸收液在塔内接触反应,吸收液吸收烟气中的 CO₂变成富液。富液经富液泵送至解吸塔,再沸器加热富液至 100℃-120℃,富液分解释放出 CO₂,实现 CO₂分离与回收,吸收液则循环再生。
- 吸收塔 :是化学吸收法的核心设备之一,为气液两相提供充分的接触传质空间,使吸收剂能有效吸收烟气中的 CO₂。吸收塔的结构和操作条件,如塔径、塔高、填料或塔板的类型等,会影响吸收效率和压降。通常选用呈碱性的化学吸收液,如醇胺、钾碱和氨水等。
- 解析塔 :又称再生塔,其作用是将富液中的 CO₂解析出来,使吸收剂得以再生并循环使用。解析塔内的温度、压力和气液比等条件对解析效果和能耗有重要影响。
物理吸收法
- 原理与流程 :在加压条件下用有机溶剂吸收酸性气体中的 CO₂,溶剂的再生则通过降压来实现,所需再生能量相对较少。其流程与化学吸收法相似,也是先在吸收塔中进行吸收,再在解析塔中进行解析,但所用的吸收剂和操作条件有所不同。
- 吸收塔与解析塔 :物理吸收法中的吸收塔和解析塔与化学吸收法中的类似,但其吸收和解析过程主要基于物理作用而非化学反应。物理吸收剂对 CO₂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较大,因此在吸收塔内需要较高的压力以增加 CO₂的溶解度,而在解析塔内则通过降压使 CO₂从溶液中释放出来。
吸附法
- 流程 :吸附法通常采用固体吸附剂来吸附 CO₂。含 CO₂的气体通过吸附塔,CO₂被吸附剂吸附,净化后的气体排出。吸附剂吸附饱和后,通过减压、加热或置换等方法使 CO₂脱附,恢复吸附剂的吸附能力,脱附出的 CO₂可进一步压缩、储存或利用。
- 吸附塔 :是吸附法的关键设备,其结构和操作条件对吸附效果和吸附剂的使用寿命有重要影响。吸附塔内装有固体吸附剂,常见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分子筛、活性炭纤维等。
膜分离法
- 流程 :利用不同气体成分在膜中的溶解度和扩散速率的差异,通过膜的选择性渗透作用,将 CO₂与其他气体分离。混合气体在一定压力下通过膜分离塔,CO₂优先透过膜,富集在膜的透过侧,而其他气体则被截留在膜的非透过侧,从而实现分离。
- 膜分离塔 :是膜分离过程的核心设备,其内部结构和膜的性能对分离效果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膜分离塔的操作压力、温度和气体流速等参数需要根据具体的膜材料和分离要求进行优化。
②CCUS(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关键技术创新,以下是对其的详细介绍:
基本原理
CCUS 的基本原理是将二氧化碳从工业生产、能源利用等过程中分离出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然后通过管道、船舶等运输方式,将二氧化碳输送到特定的地质构造进行长期封存,或用于工业生产、食品加工、石油开采等各个领域,实现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工作流程
- 碳捕集:这是 CCUS 的首要环节,主要有以下三种技术方法:
- 燃烧后捕集:通过化学吸收法等手段,从燃烧化石燃料后产生的烟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这种方法技术成熟,可适用于多种燃烧设备,但会消耗一定能量并降低发电效率。
- 燃烧前捕集:先将化石燃料气化,转化为富含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合成气,再通过变换反应和低温分离等步骤捕集二氧化碳,其优势在于二氧化碳浓度高、易于分离,但对设备要求高且投资成本大。
- 富氧燃烧:在富氧环境下燃烧燃料,使燃烧产物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经冷凝除水后可得到高浓度二氧化碳,不过需要额外的氧气制备系统,能耗成本较高。
- 碳运输:将捕集到的二氧化碳进行压缩、液化等处理后,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如管道运输、船舶运输、铁路运输或公路运输等,其中管道运输是目前最为经济高效、技术成熟的方式,而船舶运输则适用于长距离、大运量的二氧化碳运输。
- 碳利用与封存:是 CCUS 的核心环节,具体如下:
- 地质封存:将二氧化碳注入地质构造中,如枯竭油气藏、深部盐水层、不可开采煤矿等,通过构造封存、水动力封存等机制实现长期封存,其中枯竭油气藏封存潜力大且安全性高,深部盐水层分布广但存在长期安全性验证等挑战,不可开采煤矿可同时实现二氧化碳封存和瓦斯减排。
- 强化采油:向部分枯竭的油藏中注入二氧化碳,降低原油密度,提高油藏压力,增加原油流动性,实现额外原油开采,目前约 80% 的捕获二氧化碳用于强化采油,但其效果受油藏条件影响较大,且存在一定环境风险。
- 工业利用:二氧化碳可用于工业生产,如生产化肥、碳酸饮料、塑料等,在一些情况下,还能作为化工原料生产甲醇、合成气等,实现二氧化碳的部分固定,但目前利用量相对较小。
- 食品级二氧化碳:经过处理提纯后的二氧化碳可作为食品工业中的制冷剂、保鲜剂等,如用于饮料的碳酸化、食品的冷藏和运输等,其纯度要求较高,一般需达到 99.9% 以上。
技术优势
- 降低碳排放:能够有效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直接排放,对钢铁、水泥等难以减排行业实现深度脱碳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达成全球气候目标。
- 创造经济效益:强化采油等利用方式可提高石油采收率,增加石油产量,带来经济收益,同时二氧化碳在工业和食品等领域的利用也能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
- 保障能源安全:通过 CCUS 技术,可使传统化石能源行业在低碳转型中继续发挥作用,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提供过渡时间。
-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二氧化碳从废气到资源的转变,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面临挑战
- 技术成熟度:尽管一些 CCUS 技术已取得进展,但仍面临技术难题,如燃烧前捕集技术的复杂性和高成本、富氧燃烧技术的氧气制备等,限制了其大规模推广。
- 成本问题:CCUS 项目投资成本高,包括设备购置、建设和运营等费用,同时运营成本也不容小觑,如碳捕集过程中的能耗成本、运输和封存的维护成本等,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
- 公众认知与接受度:公众对 CCUS 技术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存在疑虑,担心二氧化碳泄漏等风险,影响项目的选址和推进,需要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认知和接受度。
- 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目前,CCUS 产业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在项目审批、环境保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缺乏明确的规范,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 选址和监测:地质封存需要合适的地质构造,选址难度较大,且需要长期监测二氧化碳的迁移和潜在泄漏风险,监测技术和成本方面的挑战也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