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时代新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文章>>紫外线辐照工作原理
紫外线是一种波长介于100—400纳米之间的电磁辐射,一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紫外线可来自太阳或人造光源,波长越短对人类越危险。紫外线根据波长一般分为三类:近紫外线(UV-A)、中紫外线(UV-B)和远紫外线(UV-C)。UV-A波长长(320—400纳米),可引起皮肤晒伤也和皮肤癌有关;UV-B波长在280—320纳米之间,也可引起皮肤晒黑和晒伤,但和UV-A相比就微乎其微了;UV-C波长在100—280纳米之间,是三者中波长短的,尽管紫外线很早就应用于工业界,UV-C是*应用于食品饮料的辐照。例如,UV-C作为饮用水、废水、空气和食品接触面的消毒方法已经有很多年了。200—280纳米为UV-C的“杀菌范围”,因为这个波长范围的UV-C“能有效地灭活细菌和病毒”。紫外线的杀菌原理主要是由于DNA分子吸收紫外光引起了DNA突变。如今UV-C通常用于果汁、苹果酒、谷物、奶酪、烘焙食品、冷冻食品、新鲜农产品(除了生菜,辐照后菜叶会枯萎)、液体蛋制品等食品和饮料。碳酸饮料制造商用UV-C处理饮料甜味剂,UV-C也用于薯条和玉米饼的生产。有研究显示UV-C可以减少或消除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李斯特菌、隐孢子虫、弧菌和霉菌。但是,其有效性取决于接受辐照的时间长短、辐射剂量和使用的具体方法。UV-C对果汁特别有效,很短时间内就可灭菌。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