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时代新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公司动态>>建筑节能:警惕技术依赖误区
不要空调暖气的科技住宅”、“取得美国LEED绿色金级认证”、“获国家绿色建筑设计三星评定”……近年来,房产商打“绿色牌”的宣传标语越来越多。是不是节能技术用得越多,建筑就越节能?我们的居住方式要不要也“与接轨”?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江亿教授,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陈宜明等专家在论坛上就此澄清了一些误区。
绿色建筑并非节能技术的堆砌
“外墙外保温、外遮阳卷帘、同层后排水、健康新风等八大技术体系,四季恒温……”日前,济南市民李被一处“不要空调暖气的科技住宅”所吸引,来到售楼处一问,原来,空调暖气是不用了,但要用各种水管、风机维持房间“恒湿恒温”,到底是节能还是费能呢?1.4万的售价比周边楼盘要贵,到底值不值得呢?李一头雾水。
是否采用的技术越多,建筑就越节能?参加博览会高层论坛的清华大学江亿院士不这样认为。“北京市的大批政府办公楼每平米每年用电量是60-80度,有的达120-130度;而百年前建造的清华学堂是34度。尽管这些办公楼采用了各种先进的节能技术,但实际用能高出一到两倍,怎么说它们就节能了呢?”
技术越先进,建筑就越节能?也不见得。江亿的团队曾在北京作过调查,发现常见的用分体式空调的住宅每平米耗电2.3度,户式中央空调的为5-8度,而用中央空调则每平米耗电20度。这种巨大的差异,不是因为空调装置本身效率不同,*是不同的使用模式所致。分体空调是有人来就开,有人的房间就开,而大部分中央空调是全空间、全时间运行。
“绿色建筑并非节能技术的堆砌,而应先在建筑本体上下工夫,做好通风、采光,利于人在建筑中的工作、生活。舒适性不行,再上技术、产品。”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陈宜明说,“被动节能技术为主、主动技术为辅,是个原则。”
使用节能技术要因地制宜。甚至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节能技术。奥运会前,奥运信息中心大楼层准备采用外保温和水源热泵两项节能技术,但楼上主要是机房,会产生大量热量,全年的任务应该是散热,保温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水源热泵也起不到作用。终,业主决定不采用这些技术。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