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主办,厦门大学承办,清华大学协办的“光谱分析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于2004年12月5~8日在厦门大学召开。会议汇聚了全国近50位光谱/质谱分析化学界德高望重的老、年富历丰的中年学者、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从光谱/质谱分析发展的战略高度共同探讨了3个主要议题:1)当前光谱/质谱分析化学研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2)“十一五”期间光谱/质谱分析化学的发展战略、前沿领域和新的生长点;3)光谱/质谱分析化学人才的发现与培养。与会专家学者建言献策,畅所欲言,通过“主题报告”、“主题发言”和“集体讨论”3种形式,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并形成了以下5个方面关于光谱/质谱分析化学重大科学问题:
一、金属组学研究─原子光谱/质谱分析化学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元素的存在形态与其生物功能和环境行为密切相关。以探知元素存在形态为目的的分析方法学研究已历时近30年,这期间经历了化学的元素“组态分析(Fractionation)”,以及以联用技术为主要手段,在分子水平上获取元素存在状态信息的“形态分析(Speciation)”的发展历程。由于分析化学研究往往重视元素/化合物含量和存在状态的检测和鉴定,较少涉及其生物功能和环境行为,而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则偏重生物效应和环境行为研究,对产生原因的认知及其机理的研究相对匮乏,因此,分析化学家目前的挑战是如何*两者之间这一“真空”地带。对以微量元素和其形态分析为特征的原子光谱/质谱分析化学研究者来讲,这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zui近,日本名古屋大学分析化学家Haraguchi教授提出了一个融合原子光谱/质谱分析和分子生物功能研究的崭新研究领域─金属组学(Metallomics),引起了世界范围内该研究领域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金属组学研究方向在本次会议上同样受到了与会学者的极大关注。大家一致认为,金属组学是继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之后生命科学发展的一个新的热点和研究前沿,需要引起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我国在元素形态分析领域的研究虽然投入较少,但应该说在知识和研究水平上是与欧洲、美国和日本同步发展的。随着国家在重点高校和*实施的“211”、“985”及“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力投入,研究所需的硬件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们现在已经有条件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并可能为其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分析化学未来发展战略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