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谷研试剂有限公司

谷研试剂-中国科大实现超抗噪声“薛定谔猫”态

时间:2014-6-4阅读:1536
分享:
  5月9日,中国科技大学发布重要科研成果,该校潘建伟院士率领的团队日前实现超抗噪声“薛定谔猫”态。这种神奇的“纠缠状态”具有天然的高容错性,能够对任意噪声免疫,可广泛应用于量子密钥共享、三人密码协议等大尺度量子网络中。
  
  “薛定谔猫”是物理学界的一个假想实验,由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的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试验中,一只猫被关在一个装有放射性原子的密闭性容器里。放射性原子可能衰变,也可能不衰变。如果衰变,就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的瓶子,这时猫就会被毒死。如果没有发生衰变,猫就能存活。根据日常经验,容器里的猫要么是死的,要么是活的。但在量子世界,原子可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的叠加状态,那么猫理应也处于奇怪的死与活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又活的猫,就是传说中的“薛定谔猫”。
  
  尽管“薛定谔猫”态在宏观世界并不存在,但在微观世界中,科学家可以利用光子和原子等造出这样的“纠缠状态”,并应用到量子精密测量、容错计算等领域。然而,由于量子“消相干效应”,量子态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各种噪声,可以使计算过程产生各种错误,这就大大限制了“薛定谔猫”态在量子计算等量子信息处理任务中的应用。原则上,人们可以利用量子纠错编码的方式来保护量子态,但这种方式会耗费大量量子资源。201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提出一种级联猫态的概念,这种猫态具有对任意噪声免疫的天然*性。
  
  在实验中,潘建伟团队用两个光子比特编码一个逻辑比特,成功制备出一个三逻辑比特的级联猫态,并演示了编码猫态在各种噪声影响下所具有的显著*性。
  
  成果发表在一期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上。潘建伟院士表示,这种制备方法可扩展到任意比特数,甚至可能达到宏观级别,实现多年来的研究热点——宏观纠缠。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