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粗放型生产方式在带来局部地方经济腾飞的同时,也带给当地严重的环境问题。先发展再治理的思路,在扭曲的政绩观下,使排污更加肆虐。特别今年以来各方面的污染都在逼近。地下水、自来水和空气遭受的污染,已经对当下社会形成了“污染包围圈”。以前能够成为“皇天厚土”和“厚德载物”的大地,也自然不能幸免。面对污染严重到已经成为“国家秘密”的土壤污染,清华大学百年的校训在瞬间之内被“”:地势坤,厚德载物——非常遗憾,这里的“物”也包括污染物。
据东莞环保相关人士介绍环保部对我国的土壤进行过了调查,也得到了一些关于土壤污染的信息与数据,可就是不公开这些信息。至于理由,还是那个老掉牙的“属于国家秘密”。疑问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大地上,所有的食物都取自于大地,土地的污染程度关系到我们的个人健康与人身安全,有什么样的“国家秘密”比公众的健康和安全更加重要呢?“国家秘密”,当然不是挡箭牌。
信息公开是治理污染的前提。“秘密”当道,我们又拿什么来治理污染?没有数据和相关信息,我们又如何治污?“国家秘密”像一个巨大的筐,只要官员感觉有些敏感,总能以“国家秘密”为由将申请者的合理要求拒之门外,而且义正言辞。zui明显的例子是,直到“表哥”杨达才被开除了党籍并移交了司法机关,他的工资收入仍然是“国家秘密”。当然,近些年来,出现了许多“国家秘密”的面纱被公众撩开变成公共信息的案例:一年之前,空气中的PM2.5的含量是秘密,现在PM2.5已经像天气预报信息一样公开透明。
信息公开只是土地治污的*步。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出台一部土地防治污染方面的专业法律。据了解,2012年9月,《全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进入立法阶段。可是,这也仅仅是土地防治污染的一个方面。该公开的信息,应该尽快与公众见面。而不能等到村子变成“癌症村”之后还不知道土地已经遭受了污染。
搜索关键词:东莞废气治理 东莞废水治理 东莞噪音治理 东莞粉尘治理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