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水质关系到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部份产品的质量,社会生活,投资环境等,故改善水质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自来水协会提出的口号是“供应净洁的水";瑞士提出“分分秒秒供应净洁的水";日本厚生省则提出“以低廉的价格持续供应净洁的水"。
根据国外经验和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对改善城镇用水状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大力提高供水普及率在发展中国家约有一半人口因供水不充分或饮用污染的水而影响健康。每年有1200万五岁以下儿童因患儿童病而死亡,超过300万人死于腹泻,其中多数是由于饮用污染水引起的。没有饮用供水系统的居民其健康风险远大于现有供水系统。1993年日本全国的供水普及率已为95.1%,日本政府对2000年供水工作六个重点工作中*条是要使所有居民都用上供水系统的水。
1998年我国城市用水人口为19062.21万人,普及率为95.97%;13922个建制镇用水人口为8639.6万人,普及率为79.12%,现在市、镇要提高供水普及率的条件较好,建议把提高供水普及率作为改善供水状况的工作重点之一。
二、修订水质标准修订水质标准是推动提高水质的重要措施。修订水质标准的主要原则建议是:通过修订标准进一步提高供水水质,保障公共健康;水质标准的水平要适合我国社会的环境和经济水平,考虑到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与边缘地区的建制镇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条件和需要差距相当大,标准宜提出不同的要求;实施标准要可操作,经过努力极大多数单位可实施;标准的要求明确,可以检查。
我对修订水质标准的具体建议请见另一份发言稿《关于修订水质标准的建议》。
三、投资分布宜适当调正,工作重点要更强调改善水质。1995年~1998年国家用于供水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12.40亿元,126.08亿元,128.31元及160.99亿元,主要用于扩大供水能力。使能力由9873.0万立方米/日提高到11105.2万立方米/日。缓和了用水的供求矛盾。1998年全国城市供水企业的供需比已为1.20,88%的供水企业供水能力大于高日的需水量。
1990年起城市人均用水综合单耗已开始稳中有降,1998年该综合单耗为362升/日,加上自备水源为556.3升/日,已达发达国家中较高的水平(人均综合用水单耗,1991年法国为225、德国为179、意大利为277、英国为259、西班牙为192升/日;近年日本平均为386升/日,1996年香港自来水为396升/日,海水为79升/日),考虑目前单耗水平,我国水资源条件和供排水建设的技术经济虑合理性,要进一步加强城市节水工作,控制单耗增加,力争有所下降。
提高供水水质需加强现有净水工艺、设备和管网系统的技术改造,这需要相当投资。1996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安全饮水法修正案》,并援权建立“安全饮水周转基金(无息贷款),1997年2月美国环境保局向国会提出报告,为改善供水系统,未来20年共需资金1370亿美元,当前需要121亿美元。
今后投资宜维持原有水平争取有所扩大,除缺水市镇要进一步扩大供水能力外,主要投资宜用于改善供水水质,保证供水安全和有利于相对地降低供水成本。
供水企业要把确保水质和安全供水作为供水企业的首要重点;要进一步加强对提高供水水质的管理;要不断优化净水工艺、设备,提高各工序的净水效率建立多屏障保证水质;要制订科学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坚决贯彻;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控制二次污染,改善管网水质;要加强实用而有效的水质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为实施并巩固提高水质的各项措施,需要合理确定水价。
四、加强水源环境治理和执行水源保护区的力度有些供水系统某些水质指标超标,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重要原因之一是水源水质不符合或不*符合饮用水水源的要求。据1999年我国环境公告,国家控制的141条城市河段中,63.8%为四类至劣五类(作为饮用水水源需要一、二、三类)。即使象长江、珠江属于总体良好的水源,但由于附近排污,尤其在水源保护区内排污,使某些指标超标也是时有发生。
要加强治理和保护的力度,力争在较短的时期内使水源水质达到或基本达到饮用水水源标准的要求,这是保证水质的*道屏障。
五、加强供水企业净水设备和管网设备的技术改造现水源存在相当多品种和浓度的污染物,而水质标准只允许存在一定品种微量的污染物,这二者之间的污染物差别需要靠净水工艺设备加以可靠地去除。我国众多净水厂的净水设备由于历史、技术和管理等原因,工艺和构筑物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随着水质要求的提高,将显得力不从心。要按去除污染物的要求和当地的条件,研究经济合理优化工艺;对构筑物要测定其技术性能和参数;利用*技术研究提高净水效果的经济合理措施。
净洁的出厂水要经长距离管道输送和一定蓄水设备的调蓄,一般要经几个小时甚至10个小时以上才到达用户,保持管网水的品质也是保证水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历史等多种原因。据统计经管网后浊度,铁、锰、色度等指标均有一定上升,细菌学指标的合格率则有所降低,另外我国水管爆裂较频繁(一般为0.1~0.2次/公里/年),已成为区域性断水或降压的主要因素。管网漏损比较严重。从多种因素考虑,需要把管网更新改造放到重要议事日程。要制订管网更新改造规划;要因地制宜运用多种改造方法;更新改造规划要结合管网发展和优化的需要;然后根据影响和效益,分别轻重缓急,分期实施。
各供水企业改造任务各不相同但只有做好上述工作才能确实实施提高水质的要求。
六、加强对供水水质的监督根据国外经验和实践以及我国实际情况,加强监督是需要的,建议可考虑以下方式;
1、完善供水水质上报制度。目前建设部已要求36个重点城市按国标完成情况按月上报并公布。建议先扩大到所有城市,水质项目要求扩大到对其要求的各项目(如一类自来水公司为88项),第二步再扩大到建制镇,建制镇可考虑报到当地政府。通过报告制度可推动提高水质并及时发现问题和倾向以便采取相应对策。
2、水质抽查制度
对供水水质按水质标准或要求进行随机抽查分析,分析报告分别报主管部门及供水单位。该项抽查工作可由建设部下36个经国家计量认证的*监测站进行。可先在城市中抽查,每个城市每年抽查一、二次。积累经验后再扩大到建制镇,实施抽查工作主要需明确要求和解决抽查测试的经费。
3、对重点供水企业实施具体检查和帮助。
美国宾州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初发生几次重大的贾弟氏虫病疫。1984年对州内320个供水厂实施评估计划。事先对净水工艺、构筑物的过程控制制订了具体技术要求。按此要求对供水厂进行轮流检查并根据情况对其进行一定帮助。1988年刚实施计划时,按评估全要求的合格率为31%,290个水厂经506厂次的评估检查帮助,1996年合格率上升到91%。滤后水浊度超过0.2NTU的超标率由60%降到4%;滤后水隐性孢子虫检出率由35%降到5%以下,成效显著。
建议先对水质上不能达到水质标准要求和技术上需要帮助的城市供水企业由建设部委托中国城镇共水协会组织专家参照宾州的类似做法对其进行检查帮助。县镇可由当地政府委托省城镇共水协会组织类似检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