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灰于道者被刑。”、“官府差雇淘渠人沿门通渠,道路污泥,差雇船只搬载乡落空闲处”、“凡窃木者,有刑罚”……环境保护问题并不是现代人的,我国古人早就已经认清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出台不少政策法律确保环保的性。
中国曾经*处于世界各大文明的*梯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人口密集地区的消费活动所引起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古代的中国,人们也很早就注意了这些问题,并采取了各种措施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治理。
*条 城市生活垃圾乱倒很严重
早在商代,我国的城市已具相当规模,人们的消费活动产生了大量垃圾,对此商王朝进行了严格的管理。据《韩非子·内储说》记载,“殷之法,刑弃灰于道者。”“殷之法,弃灰于道者断其手。”灰即为垃圾,城市居民如将垃圾倾倒在街道上,就会受到断手的处罚!这种严酷的刑罚对于后世也有很大影响。在商鞅制定的秦律中也规定:“弃灰于道者被刑。”《盐铁论·刑法篇》中也提到,“商君刑弃灰于道。”
唐代城市已具*规模,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zui大的城市,居住人口已达百万之众,每日产生的垃圾数量极为可观。唐代对于倾倒垃圾的管理十分严格,《唐律疏议》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疏议曰:具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谓‘侵巷街’以下,主司合并禁约,不禁者与犯人同坐。”唐代对于随便倾倒垃圾者,处以刑罚,有关管理部门如果没有履行职责,将同样获罪,并受处罚。
第二条 zui早的城市环卫工人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环境管理工作亦为人们所重视。在商周出土的青铜器上,已有人打扫城市卫生的图案。《周礼》对于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机构也有记载。《周礼·秋官》记载,“条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条狼氏的职责就是清除城中街道上的垃圾,保持城市环境的清洁,这也是zui早的专门清除垃圾的机构。
宋代是中国城市发展的繁华期,当时的开封、杭州都有上百万人口,每一日从汴梁城郊赶进城内屠宰的生猪,即有万头之多。这么庞大的城市规模与城市人口,每天产生大量的垃圾。宋人又是如何处理的呢?宋朝设置了一个专门的机构“街道司”来管理城市的环境卫生。街道司可以招募500个环卫工人,每名环卫工人给予月薪“钱二千,青衫子一领”,其职责包括整修道路、疏导积水、洒扫街道、整顿市容等。城市居民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粪溺,也有专人收集、运走。每年春天,则有“官府差雇淘渠人沿门通渠,道路污泥,差雇船只搬载乡落空闲处”。到过临安城的马可•波罗就发现杭州的街道非常干净、卫生:“行在一切道路皆铺砖石,蛮子州中一切道途皆然,任赴何地,泥土不致沾足。唯大汗之邮使不能驰于铺石道上,只能在其旁土道之上奔驰”。
第三条 悠久的公厕文明
周代的厕所不仅设在人们居住之处,在活动场所也设有。据《周礼·天官》载政府专门修建了路厕供使用至于汉代,都市中已普遍设有公厕,称为“都厕”。公厕的普遍设置,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环境,防止了传染病的流行。
到了唐代,长安、洛阳两城市中由于有人随便取土挖坑,造成污秽之物壅滞其间,*地影响了城市环境,于是唐玄宗命令主管部门进行管理。仅仅依靠行政管理,对于长安这样的大城市显然是不够的,于是经济杠杆发挥了作用。在唐代出现了以清理垃圾、粪便为职业的人。《朝野佥载》记载,“长安富民罗会,以剔粪为业。”《太平广记》载,“河东人裴明礼,善于理业,收人间所弃物,积而鬻之,以此家产巨万。”这些人不仅清理了垃圾粪便,改善了城市环境,也因此积累了巨万家资。据《梦梁录》记载,南宋都城临安,也有以清除粪便为业的人员。他们定期清除各家的粪便,再运到农村卖掉。明、清时期均有“粪夫”,负责粪便的清理。
第四条 排泄物专人集中处理
在商代人们已经开始给农田施肥,《汜胜之书》记载,“汤有旱灾,伊尹作为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良田也。”为了积肥,开始有了厕所,并对家畜进行了舍饲。甲骨文中的“牢”、“溷”等字,就表明了对家畜的舍饲。“溷”字有两重含义,一是猪圈,二是厕所。《说文解字》,“溷,厕也,从豕在囗中也。”对于厕所要经常清除,对于猪圈、牛栏等也要经常清圈,除保持卫生外,还可以积肥。《说文解字》,“厕,清也。”就说明了这一点。总之,zui迟到商代,已有了厕所、猪圈等,对粪便进行收集,不仅保证了环境卫生,还用粪来肥田,变废为宝。
第五条 面面俱到的环保措施
春秋时期,管子规定:官吏巡视山林,禁止百姓砍伐树木以保护草木。春天不违农时,春苗要培土充足,不杀雏鸟幼兽。规定森伐的季节和时间。预防和扑灭山林中和湖泊旁的大火,保护草木生长;管理保护水沟、池塘水塔,使沟道畅通,水就不能得到利用。栽好麻桑五谷,保证人民衣食。发展家畜,种植好蔬菜瓜果,生活就能生长,保护好了田间、水沟、池塘,水就能得到储存和利用,人民的生活就能得到改善。这样国家就能富强起来。
孟子也说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鱼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使老百姓供养活人,安葬死者不致感到什么不满足。在这段论述中,孟子从保障百姓生活方面陈述了保护自然资源的良好效果。同时,他一再强调按自然规律办事,不要肆意破坏环境。
古代的人们强调自然万物都非常重要,必须进行保护,而且在谈及保护措施时,大都把它与国家昌盛,人格完善相结合,这种辩证的思维、的思路,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可贵的智慧财富。
第六条 世界zui早的「*」
古代中国的环保工作由专职的“虞衡”部门负责。“虞”是山林川泽资源保护的监督机构,“衡”是山林川泽资源保护的执行机构。配合虞衡职司的还有一定的惩罚法令。如《周礼•地官》中规定庶民不植树的,死后不许用椁。又规定:“凡窃木者,有刑罚”。鲁宣公于夏天去撒网捕鱼,大夫里革把他的鱼网割断了,并对宣公讲了一套保护生物资源的道理,说冬季里可以捕鱼和禽,若是到了春季鸟兽鱼类怀孕,就要禁止捕捉。可是你却在鱼儿怀孕时捕鱼,不让鱼儿繁殖,真是贪得无厌。宣王听了没有生气,说:我犯了错误,纠正我是好事,让我知道守法的道理。部下把这张鱼网保存起来,以纪念不忘里革的谏言。捕鱼安排在冬尽春来的季节,除了气候上的原因以外,意义一,春天捕取鱼鳖可使肉食供应不致因禁猎而匮乏,有利于春天禁猎的实行,从而起到让鸟兽繁殖的作用;第二,春天多取鱼鳖晒干储备起来供夏天消费,可免夏天禁渔期间鱼类食物供应的断档,有利于夏天禁猎的实行。
第七条 颁布世界zui早的环保法
周文王时期颁布的《伐崇令》被誉为“世界zui早的环境保护法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此外,周代还制定了保护自然资源的《野禁》和《四时之禁》。
秦朝的《田律》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保存zui完整的古代环境保护法律文献,它有一部分专门讲述资源与环境保护,包括古代生物资源保护的所有方面。
《唐律》具体地规定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措施及对违反者的处罚标准。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使大唐不仅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繁荣的朝代。毋庸置疑,唐代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环境保护措施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宋元时期特别是北宋十分重视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官府屡次颁布这方面的禁令,保护的对象包括山场、林木、植被、河流、湖泊、鸟兽、鱼鳖等众多方面。
明清两朝的法律则多沿用唐律,都有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法令并有所发展,如清代还设有专管水利的官员,并设堡专门保护水道、河堤,这种办法一直延用至今。
总之,历代都颁布了一系列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政府法令,统治阶级通过法律制度的方式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系列思想主张固定下来,通过法律制度的强制性来具体实施这些思想,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社会生产活动。
第八条 建立世界上zui早的「自然保护区」
汉唐时期,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已发展到较高水平,统治阶级十分重视国土合理开发利用与环境整治问题。尤其是在唐代,山林川泽、苑囿、城市绿化、污水排放、郊祠神坛、五岳名山等都纳入政府管理的职责范围。
《唐律》详细、具体地规定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措施及对违反者的处罚标准。据《旧唐书》记载,当时的政府还把京兆、河南两都四郊三百里划为禁伐区,通过设置“自然保护区”的方式来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这对保护祖国的秀丽山川起了很大的作用。
总之,中国古代的人们这种“*“的辩证的思维、”不夺农时,不蔑民功“的指导思想,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可贵的知识与精神财富,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古代贤哲对“天人关系”、“人地关系”不仅有深刻的认识,并且以科学精神的实践活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第九条 古代环境问题的影响
虽然古代对垃圾、粪便作了一定的处理,但并未*解决问题,年深日久,仍会影响城市的居住环境。汉长安城经历800年之后,由于垃圾、粪便等污染环境,造成百姓不适宜继续居住的状况。“汉营此城,将八百岁,水皆咸卤,不甚宜人。”注云:“京师地大人众,加以岁久壅底,垫隘秽恶,聚而不泄,则水多咸卤。”
造成长安城地下水污染的原因虽有多种,但粪便、垃圾起了重要作用。建国前,北京城也曾垃圾如山,这些垃圾也曾影响北京的地下水。1938年曾有人分析北京地下水,在西单、西四和崇文门一带,10米以上的地下水的硝酸盐含量已达140~270毫升/升。
《万历野获编》记载,“街道惟金陵zui宽洁,其zui秽者无如汴梁。雨后则中皆粪壤,泥溅腰腹,久晴则风起尘扬,颠面不识。若京师虽大不如南京,比之开封似稍胜之。”
《燕京杂记》记载,“人家扫除之物,悉倾于门外,灶烬炉灰,瓷碎瓦屑,堆积如山,街道高于屋者至有丈余,人们则循级而下,如落坑谷。”
结语: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如果对垃圾疏于处理,就会造成城市环境恶化,影响人们生活。哪怕在垃圾产量和复杂度远远不如今天的古代,人们亦无法幸运地逃脱处理垃圾的重责。同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对于处于错综复杂的环境问题中的我们来说,也是不容忽视的一大问题。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自己做起,做身边的小事做起,让环保问题得到缓解,给子孙后代一个更好的世界。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