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依客思防爆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文章>>防爆配电箱的温度有什么要求?
防爆配电箱在使用环境中温度组别具体有什么要求?
温度要求在与防爆相关的标准中,各防爆型式的设备均非常重视温度,但是有些人员难以区分清楚这些温度。我就简单介绍一下几个主要的温度。与防爆相关的温度主要分两类,分别与设备、爆炸性物质相关,由于篇幅关系,爆炸性物质相关的温度,会在其它文章里说明。这是防爆设备重要的温度。由于爆炸性物质可以被高温表面点燃。
因此,几乎所有用于爆炸性环境的防爆设备或部件在进行检验时,都应进行这一项目的检验。测定表面温度的试验应在电气设备额定电压的90%~110%之间、设备达到表面温度时的不利条件下进行。对不同防爆型式的设备,测定MST的部位也是不一样的。如Pz正压型、nR限制呼吸型、液浸型、充砂型等。
采用这些防爆型式时,外壳将内部元件与爆炸性环境分隔开,内部的高温元件不与爆炸性环境接触,即使温度超过环境中爆炸性物质的点燃温度,也不会引起爆炸;或者采用隔爆型外壳,内部的点燃不会引起环境的爆炸。这些防爆型式的设备只需要测量外壳外部的表面温度即可。对增安型、本质安全型、Px正压、Py正压等。
采用这些保护型式时,外壳内部依然存在爆炸性环境,并且外壳不能阻隔火焰传播,内部的过高的温度会点燃外壳内的爆炸性物质,并传播到环境中。这些防爆型式的设备,还应当测量外壳内部发热元件的表面温度,并且应当在恶劣的工况下进行。在测量设备MST的试验过程中,应当避免环境内的通风帮助设备进行额外的散热。
尤其是小型设备和外壳外部有肋板的。空气自然流动时,在设备表面会有一层薄的层流,由于空气自身的热阻,此处的散热情况较差,当有额外的气流时,将会破坏这个层流,有利于散热,造成测得的MST低于恶劣工况下MST。在测量内部元件的MST时,应将测温点设置在高温元件的温度处,通常是散热条件不利的。
或者是气流死角,如元件面向线路板处,与热对流垂直的线路板之间。在检验时,可以使用热成像仪或者仿真软件帮助确认温度的。II类设备为了合理地对防爆设备进行分组,便于检验与现场使用,防爆标准中根据爆炸性物质特性,规定了使用在该组别设备的表面温度,从T1到T6共分为6个组别,在检验时。对于须承受例行试验确定表面温度的Ⅱ类电气设备。
不应超过在电气设备上标志的温度或温度组别;对于须承受型式试验确定表面温度的Ⅱ类电气设备,不应超过在电气设备上标志的温度或温度组别,但对于TTT4和T3组(或标志的温度≤200℃)应低5K;对于T2组和T1组(或标志的温度>200℃)应低10K;对I类设备。标准中规定的表面温度分为两种情况。
当设备表面可能堆积煤尘时,不应超过150℃;当设备表面不会堆积煤尘时,允许不超过450℃,制造商在设计时,可以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合理设计产品结构。防爆配电箱的温度要求对外壳内部的元件来说,由于这些元器件往往比较小,而且表面积/体积比也大。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