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齐一生物
静脉给药是一种非常重要而有效的给药方式,不过血管内皮的存在导致分子量大于白蛋白(66 kDa)的物质无法渗透出血管。只有当血管内皮的通透性显著增强时,蛋白质、核酸、纳米药物等才能大量穿过内皮进入组织。而大多数疾病状态下,病灶处血管内皮都保持着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导致大分子药物难以大量递送至病灶区。因此,克服血管内皮障碍是药物递送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近期,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埃默里大学的 Wilbur A. Lam 教授与莱斯大学的 Gang Bao 教授等人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发表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增强血管内皮渗透性的物理方法。他们先用外磁场调控血管内皮细胞摄取磁性纳米颗粒(MNPs),再用外磁场作用于胞内 MNPs,影响内皮钙黏蛋白和 F 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扰乱血管内皮黏着连接,从而靶向增强特定区域血管内皮的渗透性,zui终增强系统给药在特定部位的输送效率。
Wilbur A. Lam 教授(左)、Gang Bao 教授(右)。图片来源: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Rice University
早期研究表明可以利用磁场给胞内 MNPs 施加外力控制细胞信号通路。而作者在前期研究中发现外加磁场不仅可以增强血管内皮细胞对 MNPs 的内吞,还能通过磁力调控 F - 肌动蛋白的动力学和组装结构,而肌动蛋白组装结构的改变可以扰乱粘着链接并增强血管渗透性。因此作者就猜想,是否可以利用磁场通过内皮细胞内的 MNPs 给细胞施加内力,改变 F 肌动蛋白,从而增强血管内皮通透性,促进大分子药物输送?
首先,作者用热分解法合成了直径为 16 nm 和 33 nm 的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并用磷脂 - 聚乙二醇进行包载形成亲水的 MNPs,同时在包载过程中掺入荧光分子 DiI 和 DiR 进行标记分别用于体外、体内荧光成像。他们利用 NdFeB 磁体产生磁场,计算发现每个 MNPs 在该磁场内受的磁力大小在 1 fN 量级。
图 1. 氧化铁纳米颗粒的示意图及表征。图片来源:Nat. Commun.
通过将 MNPs 与内皮细胞一起培养,并用磁场进行处理,他们发现磁场可以显著增强内皮细胞对 MNPs 的内吞。磁场作用 1 h 后,内皮细胞内随机分布的 F - 肌动蛋白纤维沿着磁场方向有序排列。而经计算,这种情况下细胞受力的大小和细胞在血管内皮上受力的大小相当。
图 2. 磁力对吞噬 MNPs 的内皮细胞的影响,改变 F - 肌动蛋白的排列方式。图片来源:Nat. Commun.
为了模拟体内血管的动态环境,作者制作了一种内皮细胞化的微流体通道。他们将单层的内皮细胞培养在管道的内表面,并使培养基按照生理条件下血液的流速在管道内流动。这种条件下,细胞内的 F - 肌动蛋白纤维主要富集在细胞 - 细胞接触面,同时沿着培养基流动的方向排列。
图 3. 体外制备内皮细胞化的微流体管道。图片来源:Nat. Commun.
随后,作者研究了流体冲刷状态下磁场对内皮细胞吞噬 MNPs 的影响及吞噬 MNPs 后效应的影响。作者发现在步骤 1(图 4d)的情况下,磁场可以将内皮细胞吞噬的 MNPs 的量增加 2.3 倍。而经过步骤 1 处理之后再按照步骤 2(图 4e)处理 1 小时,细胞中的 F - 肌动蛋白排列被扰乱,沿着流体流动方向的排列减少,同时血管内皮钙粘蛋白排列被扰乱。而在停止磁场作用 12 小时后,内皮细胞的 F - 肌动蛋白和血管内皮钙粘蛋白均恢复至处理前的状态,这意味着内皮细胞可以感知剪切力和内部的磁力,并据此动态调节胞内的 F - 肌动蛋白排列。同时,磁力扰乱内皮细胞钙粘蛋白后可以增强内皮通透性,从而增强大分子蛋白质的穿透性。
图 4. 体外磁力对内皮细胞 F - 肌动蛋白及钙粘蛋白排列的影响。图片来源:Nat. Commun.
随后,为了观察磁力是否可以增强 MNPs 在小鼠体内血管壁的富集,作者先通过尾静脉给小鼠注射 DiR 标记的 33 nm 的 MNPs,并将磁体放在对侧的静脉处。近红外荧光成像显示磁场可以增加 MNPs 在尾静脉血管壁的富集,定量分析显示磁场作用下 MNPs 在尾静脉血管周围的富集量增加了约 10 倍,同时 MNPs 主要分布在内皮上,而不是在组织间隙中。这意味着磁场可以达到磁靶向的作用,增强 MNPs 在小鼠血管壁上的富集。
图 5. 磁场促进 MNPs 在小鼠体内尾静脉周围富集。图片来源:Nat. Commun.
zui后,作者用吲哚花青绿(ICG)研究了磁靶向对血管壁通透性的影响。ICG 是一种可以与脂蛋白结合形成大分子荧光染料的近红外荧光染料,而结合脂蛋白的 ICG 只能穿透通透性增强的血管壁,以此模拟大分子蛋白质药物。作者在小鼠尾静脉注射未标记的 MNPs 后利用磁体处理尾静脉 2 小时,然后注射 ICG,通过近红外活体成像观察 ICG 的分布,结果显示 ICG 在小鼠尾部的信号增强了约 2 倍,而不加磁场则不会影响 ICG 的分布,这意味着外磁场不仅可以促进 MNPs 富集在小鼠尾静脉周围,同时还可以通过 MNPs 给内皮细胞施加外力,导致内皮细胞间连接紊乱,血管壁通透性增强,促进大分子药物穿过血管。
图 6. 磁力增强小鼠血管通透性,促进大分子药物透出血管。图片来源:Nat. Commun.
大分子药物(如抗体、核酸类药物)已经在临床广泛使用,但是对于非肿瘤类不影响血管通透性的疾病而言,大分子药物的输送确是难题。本文巧妙地利用磁靶向作用于细胞内 MNPs、可逆地调控血管通透性,从而增强大分子药物的定向输送,着实解决了一大难题。同时,磁场对人体无害,不会因组织而衰减,考虑到 MNPs 已经在被批准用于临床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补铁剂等,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