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产品关键字:
我国建设特高压电网的意义
点击次数:401 发布时间:2012-8-28
建设特高压电网,充分发挥特高压输电技术载在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电等方面的优势,不仅可以实现全国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可以引导电源布局的优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建设特高压电网,可以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有利于电源结构调整和电力发展方式转变。
首先建设特高压电网,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能源制约瓶颈的有效途径,对确保能源安全供应和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从我国能源资源分需求特征来看,我国76%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80%的水能源分布在西南部;绝大部分陆地风能、太阳能资源分布在西北部;同时,70%以上的能源需求却集中在东中部。随着大媒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的建设的加速推进,为实现我国能源资源大规模、跨区域、长距离输送,迫切需要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
另一方面,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特点决定了我国以煤电为主的电源结构将长期难以改变。目前我国有80%的电力都来自于火电,我国铁路、公路疏松的煤中,超过一半是电煤,从而为运输部门带来巨大的运输压力,如果能把一部分煤炭在产出地就地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特高压传输到消费地,实现输煤输电并举,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煤电运紧张局面,从根本上解决中东部地区电力能源供应紧张问题;同时也可大幅度减少煤炭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建设特高压电网,转变我国能源运输方式,将使得电力产业布局重新调整,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方面,从电能输出地区来看,通过’加大电站建设力度,加快输电发展,可促进该地区高附加值电力产品的出口,提高这些地区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回报率,增加就业机会,从而将该地区的能源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受电地区接受的清洁的能力,这使得当地燃煤电厂建设减少,从而在较大程度上减轻其环保压力,有利于促进受电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对于受电地区而言,通过特高压电网可以大幅度降低电力供应成本,从而提高当地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在特高压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一大批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为建设特高压电网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我国电工装备业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在输变电设备制造方面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为建设特高压电网提供了设备基础。总体来看,我国已具备大规模建设特高压电网的条件,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推动下,我国特高压电网建设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