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绿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动态>>解析端粒与癌症死亡率
端粒是重复核苷酸的小段延伸,可保护染色体末端。在体细胞中,随着每次细胞复制,这些保护性序列变得更短,直至达到一个临界长度,这可以触发细胞死亡。
在积极复制的细胞中,如生殖细胞、胚胎干细胞与骨髓造血干细胞,端粒酶可补充这些保护帽,以确保充足的复制。癌细胞似乎也能够激活端粒酶,使得它们能无限期地保持分裂,给患者带来可怕的后果。然而,癌细胞利用端粒酶的程度,可能取决于端粒酶活性相关基因的哪些变异在个体细胞中表达。
端粒缩短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与年龄有关的过程,但它也可以由于生活方式的因素(如肥胖和吸烟)而加剧。因此,以前的一些研究发现,短的端粒和高死亡率(包括癌症死亡率)之间存在一种关联,而另一些研究则没有发现。对于这种冲突证据的一个可能解释是,短端粒和癌症死亡率升高之间有相关性,但是其他一些因素(年龄和生活方式),在以前的研究中没有调整,是真正的原因。端粒长度相关的几个基因(TERC、TERT、OBFC1)遗传变异,是独立于年龄和生活方式之外的。因此,称为孟德尔随机化的遗传分析,可以消除一些干扰,并可让我们对端粒长度和癌症死亡率之间的可能因果关系进行研究。
对于每一名受试者,作者收集了关于身体特征(如身体质量指数、血压和*测量值,以及吸烟状况、饮酒、体育活动和社会经济变量)的信息。除了测量每名受试者的端粒长度,研究人员还利用TERC、TERT和OBFC1的三个单核苷酸多态性,来构建一个分值,估测端粒缩短等位基因的存在。
在研究期间共有7607人死亡,2420人患上癌症。总的来说,正如预期的那样,白细胞中测量到的端粒长度减少,与年龄和其他变量(如BMI、吸烟和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包括癌症)有关。令人惊讶的是,与此相反,端粒缩短的较高遗传分值,与降低的癌症死亡率相关,但与任何其他原因导致的死亡无关,这表明癌症患者(具有端粒缩短的更高遗传分值)当中的稍短端粒,可能是有益的,因为导致肿瘤进展和死亡的失控癌细胞复制降低了。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