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乾拓贸易有限公司
中级会员 | 第11年

18917038407

德国FESTO气动元件
德国宝德BURKERT
日本SMC气动元件
美国ASCO阿斯卡
英国诺冠NORGREN
德国HERION海隆
德国BUSCHJOST宝硕
德国REXROTH力士乐
德国皮尔兹PILZ
日本喜开理CKD
德国IFM易福门
德国P+F倍加福
美国VICKERS威格士/EATON
德国TURCK图尔克
意大利CAMOZZI康茂盛
德国施克SICK
日本欧姆龙OMRON
德国BALLUFF巴鲁夫
日本KANEKO金子
意大利ATOS阿托斯
美国MAC
美国BANNER邦纳
德国SCHMERSAL施迈赛
美国PARKER派克
德国SEW
意大利ODE
德国HAWE哈威
日本NACHI不二越
日本KOGANEI小金井
日本Panasonic
德国EUCHNER安士能
德国MURR穆尔
施迈茨Schmalz
罗斯蒙特Rosemount
德国SIEMENS西门子
德国HYDAC贺德克
德国MOELLER金钟穆勒
日本YUKEN油研
日本FUJI富士
法国SCHNEIDER施耐德
台湾AIRTAC亚德客
德国PHOENIX菲尼克斯
美国Honeywell霍尼韦尔
德国AVENTICS安沃驰
德国LEUZE劳易测
德国E+H恩德斯豪斯
美国BENTLY本特利
瑞士BAUMER/宝盟
美国SOR
日本DAIKIN大金
NORDSON诺信
美国AB罗克韦尔
德国BECKHOFF
英国BIFOLD百弗
日本THK
意大利UNIVER
丹麦DANFOSS丹弗斯
IHI黄油泵
日本IDEC和泉
德国SCHUNK雄克
SAMSON萨姆森
WAGO万可

ATOS柱塞泵的常见故障处理

时间:2014-5-20阅读:1991
分享:
表15 液压泵常见故障及处理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消除方法(一)泵不输油1.泵不转(1)电动机轴未转动1)   未接通电源2)   电气线路及元件故障检查电气并排除故障(2)电动机发热跳闸1)   溢流阀调压过高,载荷后闷泵2)   溢流阀阀芯卡死阀芯油孔堵塞或溢流阀阻尼孔堵塞造成压不溢流3)   泵出口单向阀装反或阀芯卡死而闷泵4)   电动机故障1)   调节溢流阀压力值2)   检修阀闷3)   检修单向阀4)   检修或更换电动机(3)泵轴或电动机轴上无连接键1)   折断2)   漏装1)   更换键2)   补装键(4)泵内部滑动副卡死1)   配合间隙太小2)   零件精度差,装配质量差,齿轮与轴同轴度偏差太大;柱塞头部卡死;叶片垂直度差;转子摆差太大,转子槽有伤口或叶片有伤痕受力后断裂而卡死3)   油液太脏4)   油温过高使零件热变形5)   泵的吸油腔进入脏物而卡死1)   拆开检修,按要求选配间隙2)   更换零件,重新装配,使配合间隙达到要求3)   检查油质,过滤或更换油液4)   检查冷却器的冷却效果,检查油箱油量并加油油位线5)   拆开清洗并在吸油口安装吸油过滤器2.泵反转电动机转向不对1)   电气线路接错2)   泵体上旋向箭头错误1)   纠正电气线路2)   纠正泵体上旋向箭头3.泵轴仍可转动泵轴内部折断1)   轴质量差2)   泵内滑动副卡死1)   检查原因,更换新轴2)   处理见本表(一)1(4)4.泵不吸油(1)油箱油位过低(2)吸油过滤器堵塞(3)泵吸油管上阀门未打开(4)泵或吸油管密封不严(5)泵吸油高度标准且吸油管细长并弯头太多(6)吸油过滤器过滤精度太高,或通油面积太小(7)油的粘度太高(8)叶片泵叶片未伸出,或卡死(9)叶片泵变量机构动作不灵,使偏心量为零(10)柱塞泵变量机构失灵,如加工精度差,装配不良,配合间隙太小,泵内部摩擦阻力太大,伺服活塞、变量活塞及弹簧芯轴卡死,通向变量机构的个别油道有堵塞以及油液太脏,油温太高,使零件热变形等(11)柱塞泵缸体与配油盘之间不密封(如柱塞泵弹簧折断)(12)叶片泵配油盘与泵体之间不密封(1)加油油位线(2)清洗滤芯或更换(3)检查打开阀门(4)检查和紧固接头处,紧固泵盖螺钉,在泵盖结合处和接头连接处涂上油脂,或先向泵吸油口灌油(5)降低吸油高度,更换管子,减少弯头(6)选择合的过滤精度,加大滤油器规格(7)检查油的粘度,更换适宜的油液,冬季要检查加热器的效果(8)拆开清洗,合理选配间隙,检查油质,过滤或更换油液(9)更换或调整变量机构(10)拆开检查,修配或更换零件,合理选配间隙;过滤或更换油液;检查冷却器效果;检查油箱内的油位并加油位线(11)更换弹簧(12)拆开清洗重新装配(二)泵噪声大1.吸空现象严重(1)吸油过滤器有部分堵塞,吸油阻力大(2)吸油管距油面较近(3)吸油位置太高或油箱液位太低(4)泵和吸油管口密封不严(5)油的粘度过高(6)泵的转速太高(使用不当)(7)吸油过滤器通过面积过小(8)非自吸泵的辅助泵供油量不足或有故障(9)油箱上空气过滤器堵塞(10)泵轴油封失效(1)清洗或更换过滤器(2)适当加长调整吸油管长度或位置(3)降低泵的安装高度或提高液位高度(4)检查连接处和结合面的密封,并紧固(5)检查油质,按要求选用油的粘度(6)控制在zui高转速以下(7)更换通油面积大的滤器(8)修理或更换辅助泵(9)清洗或更换空气过滤器(10)更换2.吸入气泡(1)油液中溶解一定量的空气,在工作过程中又生成的气泡(2)回油涡流生成泡沫(3)管道内或泵壳内存有空气(4)吸油管浸入油面的深度不够(1)在油箱内增设隔板,将回油经过隔板消泡后再吸入,油液中加消泡剂(2)吸油管与回油管要隔开一定距离,回油管口要插入油面以下(3)进行空载运转,排除空气(4)加长吸油管,往油箱中注油使其液面升高3.液压泵运转不良(1)泵内轴承磨损严重或破损(2)泵内部零件破损或磨损1)   定子环内表面磨损严重2)   齿轮精度低,摆差大(1)拆开清洗,更换1)   更换定子圈2)   研配修复或更换4.泵的结构因素(1)困油严重产生较大的流量脉动和压力脉动1)   卸荷槽设计不佳2)   加工精度差(2)变量泵变量机构工作不良(间隙过小,加工精度差,油液太脏等)(3)双级叶片泵的压力分配阀工作不正常。(间隙过小,加工精度差,油液太脏等)1)   改进设计,提高卸荷能力2)   提高加工精度(2)拆开清洗,修理,重新装配达到性能要求,过滤或更换油液(3)拆开清洗,修理,重新装配达到性能要求,过滤或更换油液5.泵安装不良(1)泵轴与电动机轴同轴度差(2)联轴器安装不良,同轴度差并有松动(1)重新安装达到技术要求,同轴度一般应达到0.1mm以内(2)重新安装达到技术要求,并用顶丝紧固联轴器(三)泵出油量不足1.容积效率低(1)泵内部滑动零件磨损严重1)   叶片泵配油盘端面磨损严重2)   齿轮端面与测板磨损严重3)   齿轮泵因轴承损坏使泵体孔磨损严重4)   柱塞泵柱塞与缸体孔磨损严重5)   柱塞泵配油盘与缸体端面磨损严重(1)拆开清洗,修理和更换1)   研磨配油盘端面2)   研磨修理工理或更换3)   更换轴承并修理4)   更换柱塞并配研到要求间隙,清洗后重新装配5)   研磨两端面达到要求,清洗后重新装配(2)泵装配不良1)   定子与转子、柱塞与缸体、齿轮与泵体、齿轮与侧板之间的间隙太大2)   叶片泵、齿轮泵泵盖上螺钉拧紧力矩不匀或有松动3)   叶片和转子反装1)   重新装配,按技术要求选配间隙2)   重新拧紧螺钉并达到受力均匀3)   纠正方向重新装配(3)油的粘度过低(如用错油或油温过高)(3)更换油液,检查油温过高原因,提出降温措施2.泵有吸气现象参见本表(二)1、2。参见本表(二)1、2。3.泵内部机构工作不良参见本表(二)4。参见本表(二)4。4.供油量不足非自吸泵的辅助泵供油量不足或有故障修理或更换辅助泵(四)压力不足或压力升不高1.漏油严重参见本表(三)1。参见本表(三)1。2.驱动机构功率过小(1)电动机输出功率过小1)   设计不合理2)   电动机有故障(2)机械驱动机构输出功率过小1)   核算电动机功率,若不足应更换2)   检查电动机并排除故障(2)核算驱动功率并更换驱动机构3.泵排量选得过大或压力调得过高造成驱动机构或电动机功率不足重新计算匹配压力,流量和功率,使之合理(五)压力不稳定,流量不稳定1.泵有吸气现象参见本表(二)1、2。参见本表(二)1、2。2.油液过脏个别叶片在转子槽内卡住或伸出困难过滤或更换油液3.泵装配不良(1)个别叶片在转子槽内间隙过大,造成高压油向低压腔流动(2)个别叶片在转子槽内间隙过小,造成卡住或伸出困难(3)个别柱塞与缸体孔配合间隙过大,造成漏油量大(1)拆开清洗,修配或更换叶片,合理选配间隙(2)修配,使叶片运动灵活(3)修配后使间隙达到要求4.泵的结构因素参见本表(二)4。参见本表(二)4。5.供油量波动非自吸泵的辅助泵有故障修理或更换辅助泵(六)异常发热1.装配不良(1)间隙选配不当(如柱塞与缸体、叶片与转子槽、定子与转子、齿轮与测板等配合间隙过小,造成滑动部件过热烧伤)(2)装配质量差,传动部分同轴度未达到技术要求,运转时有别劲现象(3)轴承质量差,或装配时被打坏,或安装时未清洗干净,造成运转时别劲(4)经过轴承的润滑油排油口不畅通1)   回油口螺塞未打开(未接管子)2)   安装时油道未清洗干净,有脏物堵住3)   安装时回油管弯头太多或有压扁现象(1)拆开清洗,测量间隙,重新配研达到规定间隙(2)拆开清洗,重新装配,达到技术要求(3)拆开检查,更换轴承,重新装配1)   安装好回油管2)   清洗管道3)   更换管子,减少管头2.油液质量差(1)油液的粘-温特性差,粘度变化大(2)油中含有水分造成润滑不良(3)油液污染严重(1)按规定选用液压油(2)更换合格的油液清洗油箱内部(3)更换油液3.管路故障(1)泄油管压扁或堵死(2)泄油管管径太细,不能满足排油要求(3)吸油管径细,吸油阻力大(1)清洗更换(2)更改设计,更换管子(3)加粗管径、减少弯头、降低吸油阻力4.受外界条件影响外界热源高,散热条件差外界影响,增设隔热措施5.内部泄漏大,容积效率过低而发热参见本表(三)1。参见本表(三)1。(七)轴封漏油1.安装不良(1)密封件唇口装反(2)骨架弹簧脱落1)   轴的倒角不适当,密封唇口翻开,使弹簧脱落2)   装轴时不小心,使弹簧脱落(3)密封唇部粘有异物(4)密封唇口通过花键轴时被拉伤(5)油封装斜了1)   沟槽内径尺寸太小2)   沟槽倒角过小(6)装配时造成油封严重变形(7)密封唇翻卷1)   轴倒角太小2)   轴倒角处太粗糙(1)拆下重新安装,拆装时不要损坏唇部若有变形或损伤应更换1)   按加工图纸要求重新加工2)   重新安装(3)取下清洗,重新装配(4)更换后重新安装1)   检查沟槽尺寸,按规定重新加工2)   按规定重新加工(6)检查沟槽尺寸及倒角(7)检查轴倒角尺寸和粗糙度,可用砂布打磨倒角处,装配时在轴倒角处涂上油脂2.轴和沟槽加工不良(1)轴加工错误1)   轴颈不适宜,使油封唇口部位磨损,发热2)   轴倒角不合要求,使油封唇口拉伤,弹簧脱落3)   轴颈外表有车削或磨削痕迹4)   轴颈表面粗糙使油封唇边磨损加快(2)沟槽加工错误1)   沟槽尺寸过小,使油封装斜2)   沟槽尺寸过大,油从外周漏出3)   沟槽表面有划伤或其他缺陷,油从外周漏出1)   检查尺寸,换轴。油封处的公差常用h82)   重新加工轴的倒角3)   重新修磨,消除磨削痕迹4)   重新加工达到图纸要求(2)更换泵盖,修配沟槽达到配合要求3.油封本身有缺陷油封质量不好,不耐油或对液压油相容性差,变质、老化、失效造成漏油更换相适应的油封橡胶件4.容积效率过低参见本表(三)1。参见本表(三)1。5.泄油孔被堵泄油孔被堵后,泄油压力增加,造成密封唇口变形太大,接触面增加,摩擦产生热老化,使油封失效,引起漏油清洗油孔,更换油封6.外接泄油管径过细或管道过长泄油困难,泄油压力增加适当增大管径或缩短泄油管长度7.未接泄油管泄油管未打开或未接泄油管打开螺塞接上泄油管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拨打电话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