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郑州中赢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 油脂设备,油脂精炼设备,食用油加工设备,植物油精炼设备 |

![]() |
郑州中赢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 油脂设备,油脂精炼设备,食用油加工设备,植物油精炼设备 |
2015-2-4 阅读(3076)
食用油加工设备之酸炼脱胶
在食用油加工设备中,有一种在粗油中加入一定量的无机酸,使胶溶性杂质变性分离的脱胶方法称之为酸炼脱胶。酸炼脱胶主要用于工业用油的加工,分浓硫酸法和稀硫酸法两种工艺。
(一)酸炼脱胶机理
硫酸是一种强酸。当强电解质与粗油接触时,随工艺条件的不同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化学变化,其中与脱胶有关的作用主要有:
1、浓硫酸作为脱水剂作用于蛋白质、粘液质等胶杂,使它们变性和发生树脂化,从而由油内析出,溶解或悬浮于酸液中,形成软沥青油脚。
2、硫酸与色素接触时,会发生磺化或酯化反应,使部分色素因反应而褪色。
3、在稀硫酸的促进下,蛋白质和粘液质等胶质发生水解进而遭到破坏。
4、稀硫酸作为强电解质,它能中和乳浊状和胶质状质点的电荷,使它们发生凝聚或絮凝,为沉降分离创造了条件。
由于硫酸对磷脂、蛋白质及粘液质等能产生如此强烈的作用,因此,酸炼法常常被用来精炼含有大量蛋白质、粘液质的粗油或处理裂解用油,例如精炼米糠油、蚕蛹油及劣质鱼油等。
(二)酸炼脱胶操作
1、浓硫酸法
浓硫酸脱胶法采用浓度为90%~94%的工业硫酸。操作时,将粗油泵入酸炼罐中,为了避免硫酸对油产生副作用,要控制油的温度不超过 20~25℃。酸的用量需根据粗油的质量而定。磷脂、蛋白质、粘液质和水分多的油,酸的用量大,反之则小。具体添加量可通过实验室小样试验来确定。一般用酸量约为粗油量的0.3%~1.5%。
在搅拌器和气流鼓泡器同时作用的强烈搅拌下,将浓硫酸以细流状均匀洒入油内。强烈搅拌的作用是防止酸过快地沉到罐底而无法对胶体杂质发生作用。待酸全部加完后,再搅拌片刻,使油内的磷脂、蛋白质、粘液质等物质在酸的作用下变性、树脂化,形成由灰暗到深黑的絮状物,并在搅拌下进一步絮凝,zui后从油中沉降下来,酸炼脱胶的效果可通过加酸后油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加酸前呈棕黄色,加酸后,油转变成绿色(有时是黑色),沉降分离后因油内部分色素被破坏,澄清的油即变成淡黄色。当搅拌结束后,应及时加入占油重3%~4%的热水(用冷凝水),以冲淡未作用的硫酸,然后静置沉降2~3 h。罐中物料即分成三层;上层是脱胶油,底层是冲淡的酸液,中层是带有少量油的沥青状杂质(软沥青)。在上层油内仍留有少量的硫酸,为了*除去这些残留的硫酸,必须将油转移到另外的设备内,用热水重复洗涤几次(每次添加量为油重的15%~20%),直到硫酸*从油内洗去为止。洗涤时要仔细操作,特别是当油内混有一些悬浮软沥青状物时,*遍洗涤搅拌速度不可快,以免形成稳定的油-水乳浊液。一旦发生乳化现象时,用食盐或明矾[Al2(SO4)3]盐析破乳。去净残酸的油经真空干燥后,即成脱胶商品油。
如果酸炼后还要进一步碱炼精制时,则可省略去沉降分离和洗涤过程,一旦硫酸作用完毕后,可紧接着进行通常的碱炼。
2、稀硫酸法
稀硫酸脱胶工艺基本上与浓硫酸酸炼相同,唯添加的硫酸不是浓酸,而是浓度为2%~5%的硫酸溶液。操作时,先将油用直接蒸汽加热到100℃,使油内积聚的蒸汽冷凝水量约为油重的8%~9%,然后在搅拌下将50~60°Βé有硫酸呈细流状均匀洒入油内,添加量约为油重的1%。浓硫酸添入油中后即被油内的冷凝水冲淡而成为稀酸,与油内的杂质进行作用。酸加完后,搅拌片刻,然后静止沉降,放出溶有胶杂的稀硫酸层,以热水重复洗涤至油脂呈中性后,送入真空干燥器脱水。
稀硫酸酸炼也常用于油脂裂解前清除油内金属皂,以改进脂肪酸的色泽和甘油的质量。
酸炼脱胶沉降分离出的软沥青状悬浊液,除了一部分树脂化了的胶溶杂质外,还包含有少量中性油和部分油脂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酯。一般可通过如下方法回收其有用的组分。操作时,将沥青状悬浮液置耐酸分解罐中,添加适量清水稀释,以直接蒸汽加热至沸片刻,使硫酸酯分解并分出醇酸,然后静置沉降分离,将上层油和醇酸移出,用于工业制品生产,下层酸液可循环用于脱胶。
浓硫酸和稀硫酸脱胶法,是利用化学试剂脱胶的工艺,操作时要严格控制工艺条件,特别是采用浓硫酸工艺时,更要控制酸量和反应温度,并合理掌握浓硫酸与油的反应时间,以防油脂磺化产生固定色素,影响精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