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帆生物
中级会员 | 第11年

13764793648

哪些物质会干扰总胆-红素测定结果

时间:2024/9/27阅读:361
分享:
  总胆-红素(TBil)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是评估肝功能和诊断黄疸的重要指标。在进行生化检测时,某些物质可能会干扰总胆-红素的测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以下是一些可能干扰总胆-红素测定结果的物质。
 
  一、内源性干扰物质
 
  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
 
  影响机制:血红蛋白在红细胞破裂后释放到血液中,其颜色与胆红-素相近,可能在检测过程中产生光谱干扰。此外,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如血红素也可能与胆-红素竞争检测试剂,导致测定结果偏高或偏低。
 
  处理方法:在检测前对样本进行预处理,如通过离心去除红细胞碎片和血红蛋白。对于溶血严重的样本,可能需要采用更复杂的去溶血方法。
 
  胆-红素前体物质
 
  影响机制:一些物质如血红素、胆-红素底物等可以通过代谢转变为胆-红素,这些前体物质在测定过程中可能干扰胆-红素的测定结果。
 
  处理方法:选择特异性高的检测方法和试剂,以减少前体物质的干扰。
 
  血浆脂质
 
  影响机制:高脂血症时,血浆中的脂质可与胆-红素结合,形成胆-红素脂质复合物,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处理方法:在检测前对样本进行去脂处理,如采用乙醇-乙-醚混合液提取法去除样本中的脂质。
 
  胆-红素结合蛋白的异常
 
  影响机制:胆-红素主要以结合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结合蛋白的异常(如低结合能力或异常蛋白的生成)会导致胆-红素测定结果异常。
 
  处理方法:这种情况通常与疾病状态相关,需要结合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二、外源性干扰物质
 
  药物
 
  影响机制:某些药物如磺胺类、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可能与胆-红素结合或干扰胆-红素代谢,导致测定结果偏高或偏低。
 
  处理方法:在检测前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并在必要时调整检测方案或等待药物代谢后再进行检测。
 
  维生素C
 
  影响机制: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能干扰胆-红素氧化法的测定结果。
 
  处理方法:在检测前避免样本与维生素C接触,或在检测过程中加入抗氧化剂以消除其干扰。
 
  脂肪乳剂
 
  影响机制:脂肪乳剂中的乳糜微粒可能散射光线,影响吸光度测定,从而干扰胆-红素的检测结果。
 
  处理方法:在检测前对样本进行离心处理,去除乳糜微粒。
 
  除了上述具体物质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总胆-红素的测定结果,如样本的采集、保存和处理过程中的污染、光照、温度等。因此,在进行总胆-红素测定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样本的质量和检测的准确性。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拨打电话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