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系统
污水处理主要包括污水的预处理、物化或生化处理和消毒三部分。为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二次污染,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和废也要进行处理。
1 预处理
污水进行预处理的主要是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污物,调节水质水量和消纳粪便,利于后续处理。
1 化粪池
用于污水处理的化粪池主要普通化粪池和沼净化池。
普通化粪池和沼净化池的原理是通过沉淀的先将机固体污染物截留,然后通过厌氧微生物的将机物降解。沼净化池处理效率优于普通化粪池。
化粪池的沉淀部分和腐化部分的计算容积,应按《建筑给水水》(GBJ15-88)3.8.2~3.8.5条确定。污水在化粪池中停留时间不宜小于36h。对于污泥处置的污水处理系统,化粪池容积还应包
2 预消毒池
预消毒的是降低污水中病原微生物的含量以减少操作人员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
1、传染病病人的泄物进行预消毒后入化粪池。
2、传染病污水在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前必须预消毒,预消毒池的接触时间不宜小于0.5小时。常用的消毒剂次LV酸钠、过氧乙酸和二氧化LV等,粪便消毒也可采用石灰。
3、对于普通综合,可不设预消毒池。
4、生化处理如采用加LV进行预消毒则需进行脱LV,或采用臭氧进行预消毒。
.3 格栅
在污水处理系统或水泵前宜设置格栅,格栅井与调节池可采用合建的方式。
1、传染病的格栅应选用自动机械格栅;在普通宜选用自动机械格栅(小规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手动格栅)。
2、格栅井应密闭,设置通风罩,收集废以进行集中处理;
3、栅渣与污水处理产生污泥等一同集中消毒,外运焚烧。消毒可采用巴氏蒸汽消毒或投加石灰等方式。
4、设计应遵循《室外水》GBJ 14-87(1997)等关规定。
.4 调节池
1、污水处理应设调节池。连续时,其效容积按日处理水量的30~40%计算。间歇时,其效容积按工艺周期计算。
2、调节池宜分二组,每组按50%的水量计算。
3、调节池应采用封闭结构,设风口,防沉淀措施宜采用水下搅拌方式。
4、调节池产生污泥定期清淘,与污水处理产生污泥一同处理。
4.2 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
加强一级处理效果宜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对现一级处理工艺进行改造以加强去除效果和采用一级强化处理技术。
1 一级强化处理
污水的一级强化处理一般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浮等工艺。过滤的固液分离方式需要反冲,操作管理较为复杂,而浮工艺中体释放易导致二次污染。所以污水中一般采用混凝沉淀工艺。
污水的一级强化处理宜采用混凝沉淀工艺。混凝、沉淀池应分二组,每组按50%的水量计算。
1、污水处理量小于20m3/h时,沉淀池宜设备化,可采用钢结构或其他结构形式的一体化设备,池形宜为竖流式或斜板沉淀池。当污水于20 m3/h时,沉淀池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形宜为竖流式或平流式沉淀池。
2、当沉淀池体采用钢结构时,必须采取切实效的措施。
3、当采用斜板沉淀池,必须设置斜板冲洗设施。其他形式的沉淀池需采取便于清理、维修的措施。
4、设计应遵循《室外水》GBJ 14-87(1997年版)等关规定。
2 对现一级处理工艺进行加强处理效果的改造
改造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处理设施,对现中较多的化粪池、接触池在结构或方式上进行改造,必要时增设部分设施。
改建场地时,可将调节池用作沉淀池,在化粪池旁增设调节池。
场地不足时可在地面上增设混凝沉淀池。
.3 生物处理
污水采用生物处理,一方面是降低水中的污染物浓度,达到放规准;另一方面可消毒效果。生物处理工艺主要活性污泥法、
1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以悬浮生长的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对污水中的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进行降解的废水生物处理工艺。
1. 工艺特点
活性污泥工艺的优点是对不同性质的污水适应,建设较低。
活性污泥工艺的缺点是性差,容生污泥膨胀和污泥流失,分离效果不够理想。
2.
曝池和二沉池设计遵循《室外水》GBJ 14-87(1997)关规定;
曝池污泥负荷根据出水机物和氨氮要求,需要时应满足硝化要求。
3.适用范围
传统活性污泥法适用于800床以上水量较大的污水处理工程。对于800床以下、水量较小的常采用活性污泥法的变形工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SBR工艺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SBR按周期循环,每个周期循环过程包括进水、反应(曝)、沉淀、放和待机五个工序。SBR单个周期的进水、反应、沉淀、放和待机都是可以进行控制的。每个过程与定的反应条件相(混合/静止,好氧/厌氧),这些反应条件促进污水物理和化学性的改变。
SBR工艺具、管理方便、基建投资省、较低、及设备产化程等优点。
2生物接触氧化工艺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采用固定式生物填料作为微生物的载体,生长微生物的载体淹没在水中,曝系统为反应器中的微生物供氧。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微生物固定生长于生物填料上,克服了悬浮活性污泥易于流失的缺点,在反应器中能保持很高的生物量。
1. 工艺特点
(1)生物接触氧化法冲击负荷和水质变化的耐受,。
(2)生物接触氧化法容积负荷高,,建设较低。
(3)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泥产量较低,需污泥回流,管理简单。
(4)生物接触氧化法时脱落一些细碎生物膜,沉淀性能较差的造成出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稍高,一般可达到30mg/L左右。
2.
(1)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填料应采用轻质、高强、蚀、易于挂膜、比表面积大和空隙率高的组合体。
(2)生物接触氧化法已在实际中,关工艺参数见《室外水》GBJ 14-87(1997年版)等相关的设计手册。
3.适用范围
生物接触氧化法适用于500床以下的中小规模污水处理工程。尤其适用于场地面积小、水量小、水质波动较大和污染物浓度较低、活性污泥不易培养等情况,管理方便。
3 膜-生物反应器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是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反应器结合在一起的污水处理工艺。根据膜分离组件的设置位置,可分为分置式MBR和一体式MBR两大类。
1. 工艺特点
MBR工艺用膜组件代替了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中的二沉池,可进行的固液分离,克服了传统工艺中出水水质不够稳定、污泥容易膨胀等不足,具下列优点:
(1) 抗冲击负荷,,可以完去除SS,对细菌和病毒也很好的截留效果。
(2) 实现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龄(SRT)的完分离,使控制更加灵活稳定;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量浓,可高达10g/L以上,处理装置容积负荷高,,减小了硝化所需体积。
(3) 利于增殖缓慢的微生物的截留和生长,系统硝化效率提高。可延长一些难降解机物在系统中的水力停留时间,利于难降解机物降解效率的提高。
(4) MBR剩余污泥产量低,甚至剩余污泥放,降低了污泥处理。
3.适用范围
该工艺适用于300床以下的小规模的污水处理工程,尤其适用于场地面积小、水质要求高和紫外消毒等的情况。
4 曝气生物滤池
曝气生物滤池(BAF)是生物膜处理工艺的一种。采用一种粗糙多孔的粒状滤料具很大的比表面积,滤料表面生长生物膜,池底提供曝,污水流过滤床时,污染物先被过滤和吸附,进而被滤料表面的微生物氧化分解。当前BAF已从单一的工艺逐渐发展成系列综合工艺,去除悬浮物、COD、BOD 、硝化、脱氮等。
1. 工艺特点
(1) 。BAF可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COD、细菌和大部分氨氮,出水SS小于10mg/L。
(2) 微生物生长在粗糙多孔的滤料表面,不易流失,对毒害物质一定适应性,可靠性高,抗冲击负荷。污泥膨胀问题。
(3) BAF容积负荷高于常规处理工艺,并可省去二沉池和污泥回流泵房,占地面积通常为常规工艺的1/3~1/5。
(12) 需进行反冲洗,反冲水量较大,且方式复杂,但易于实现自控。
2.
3.适用范围
该工艺适用于300床以下的小规模污水处理工程,尤其适用于场地面积小和水质要求高等的情况。
.5 简易生化处理工艺
1.工艺特点:
沼净化池利用厌氧消化原理进行固体机物降解。沼净化池的处理效率优于腐化池和沼池,造价低,动力消耗低,管理简单。
2.适用条件
对于不发达地区的小型综合,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简易生化处理作为过渡处理措施,之后逐步实现二级处理或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