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水处理设备随着城市污染向乡村转移,显得越来越重要,当今提及村镇环境时,不禁会想到污水横流、垃圾随意倾倒的景象;由于先前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之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村镇成为环境污染的“重灾之地”。在农村环境综合及连片整治提出后,村镇环境改善逐步走上正轨,现今建设美丽乡村的提出,进一步捧热村镇市场。
环保部将继续强化督导考核,落实重点任务和地方主体责任,督促工业集聚区2017年底前完成集中污水处理设备建设、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安装等任务。开展水污染防治项目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与*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分配等挂钩。显然,在各地铁腕治污及顶层设计的双重助推下,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将愈发强劲。业界普遍预测,未来5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控源截污涉及的设施建设投资约1700亿元。
对此,应以“生活污水全接纳、全处理”为目标,从雨污分流改造、污水管道覆盖和排水户接纳管理等方面开展接纳现状普查,切实摸清底数。进一步推进污水收集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逐步扩大主管网覆盖范围的同时,要全力推进支管铺设,并确保污水准确纳入支管,提高污水收集率,增强控源截污能力。
农村污水处理设备使用“傻瓜式”无人值守的技术设备,尽量减少人员维护。如果一定要有专业人员值守,则要通过物联网等技术提高人员调配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污水处理设施能耗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由于
农村污水处理设备规模小,单位吨水处理电耗往往较高。目前典型农村污水生物处理工艺,单位电耗数倍于城市污水处理。
针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法律和条款几乎是空白,立法太过原则性、执法机制不健全;依靠补贴、“以奖促治”政策支持,主要用于设施建设,后期运行费用没有来源;没有明确的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路线和管理模式等,导致补贴出来的工程“晒太阳”。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的前瞻性研究,也成为委员们讨论的一大热点。一项技术到底能用几年?有没有更好的技术替代?
在省政协委员、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叶碎高看来,农村生活污水可以利用无动力一体化设施结合生态湿地,实现低成本、可持续的生态化处理。“生态湿地在污水深度处理,或污水再生中的应用就值得继续深化研究,并在农村生活污水尾水处理中积极推广。”叶碎高指出,生态湿地不仅具有净化污水的功能,还可以结合茭白、莲藕、慈菇等水生经济作物生产。目前已建好的
农村污水处理设备中,有些并未配备生态湿地,其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应及时补上这一“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