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钰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肠道细菌告诉你吃饱了就别再吃了

时间:2015-11-27阅读:528
分享:

是不是感觉吃饱饭以后,肚子里就没地方再装下其他食物了?研究发现这可能是肠道细菌在发挥作用。来自法国的科学家发现餐后20分钟时间内肠道菌群会产生一些蛋白抑制食欲,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学术期刊cell metabolism上。研究人员还发现将这些细菌蛋白注入小鼠和大鼠体内,能够作用于脑部神经元导致食欲受到抑制,这表明肠道细菌可能帮助我们调节了进食时间以及饭量。

 

研究人员发现肠道共生的大肠杆菌"吃饱了"以后会产生一些细菌蛋白,这些细菌蛋白能够影响肠脑轴信号分子的释放(比如GLP-1以及PYY),并激活脑部的食欲调控神经元。

 

研究人员表示,目前有许多关于不同病理条件下肠道菌群组成的研究,但是他们并没有对这些关联背后的机制进行深入探讨,而这项研究表明大肠杆菌产生的细菌蛋白参与了机体用于调节饱腹感的信号途径,现在我们进一步了解肠道菌群的改变如何影响生理机能。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进食20分钟之后,肠道内的大肠杆菌会合成一些与进食之前不同的蛋白。而20分钟似乎也是一个人餐后开始产生饱腹感并感觉到厌倦所需要的时间。研究人员对这一发现感到非常兴奋,于是他们开始对餐前和餐后的细菌蛋白进行分析。

 

他们发现将进食后产生的小剂量细菌蛋白注入实验动物体内可以抑制饥饿以及自由进食状态下大鼠和小鼠的食物摄取。进一步分析发现餐后产生的细菌蛋白能够刺激PYY(一种与饱腹感形成有关的激素)的释放,然而饥饿状态下的细菌蛋白并不会产生这种现象。

 

研究人员随后又检测了一种存在于血液中的餐后细菌蛋白ClpB。虽然这种蛋白在小鼠和大鼠血液中的水平在餐后20分钟内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它与粪便中的ClpB DNA含量具有相关性,这表明ClpB可能在肠道细菌组成与宿主食欲调控之间建立了。研究人员还发现ClpB能够促进食欲抑制性神经元的激活。但其他大肠杆菌蛋白以及由其他细菌产生的蛋白在饥饿感与饱腹感调节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得到研究。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表明细菌在生理情况下通过刺激多种参与食欲调节的激素表达参与食欲调节,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表示肠道菌群产生的蛋白可以长期存在于血液中,调节脑部的信号途径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