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麦莎衡器有限公司>>公司动态>>电子衡器的发展简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中国历**次统一了度量衡制度。为了使度量衡制度得以实施,还颁布诏书制定度量衡法规,并把诏书全文刻在“秦权”(砝码)上,以利于遵照执行,秦代度量衡制度中规定衡量单位为:一石等于四钧,一钧等于三十斤,一斤(等于现在的256克)等于16两。同时对衡器的允许误差规定为0.8%以内,且规定每年至少要校正一次。如果超过规定范围仍在使用,则法以铠甲或盾牌。秦代度量衡制度,一直被历史封建王朝所沿用,对我国的度量衡的发展历史有着深远意义。
汉代度量衡的发展进入兴盛时期,西汉王莽称帝时制作了历*有名的新莽铜嘉量标准器,即是容器的标准,也可作衡器标准。
唐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繁荣,衡器日益显现出它的重要性。唐初发行的开元通宝铜钱,在“两”一下实行了“钱”这个十分数单位。宋代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9年)主管*库藏的官员刘承珪,研制了一种小型戥秤,主要用于衡量贡银,其分度值相当于现在的40毫克,从而使度量衡的度大大的提高一步。由于该秤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度高等优点,谷沿用至今。
明、清时代对度量衡器具的管理比较严格,规定秤每三日要校正一次,经过校正后方可允许使用。清朝末年,政府决定统一度量衡制度,并商请权度局(今译为*)制造铂铱合金原器和镍铬合金副原器及精密校正仪器,到宣统年间(公元1909年)由权度局制成原器与副原器,并经过校验合格后发给证书。自此我国有了库平两(砝码)作为量值传递的zui高校准仪器,也是我国质量计量的*个国价基准器(库平一两等于现今的37.301克)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决定废除平两制,改用米制,1928年7月18日国民政府公布了权度标准方案,规定采用米制为标准制,以市用制为过渡的制度,其中重量以1公斤为标准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衡器及衡器计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解放前我国的衡器基本上以木杆秤为主体,20世纪50年代机械秤如台秤、案秤、地秤等得以开发推广起来。60年代各种机械秤逐步采用机械大批量生产。同时开发研制出机电结合秤,也就是在机械杠杆衡器的基础上,将测量信号的显示、记录、远传或控制等于称量有关的功能用电气装置来实现。从而克服了机械秤功能单一,不能满足生产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需求缺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使称量技术更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叶开发研制出了多种电子衡器。电子衡器采用一只或多只称重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地把称重的物体的重力变换成电量,在由称重显示装置将被测物体重量显示出来。电子衡器有计算、储存、打印、显示、远传、控制等功能。80年代中叶至今,随着微电子计算和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智能化电子衡器得以开发研制。智能化电子衡器具有称量、计算、控制、检验以及通讯五个功能。同时具有体积小,能耗低的特点,其应用领域甚广。进一步提高称量准确度,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智能化程度,依然是当今衡器计量工作者努力的目标。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