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废水处理技术及回用的现状和发展
印染废水是指棉、毛、麻、丝、化纤或混纺产品在预处理、染色、印花和整理等过程中所排出的废水。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色度深、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四种,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碱减量处理法。
印染废水生物降解性差,脱色困难,印染废水的脱色效果是评价废水处理方法是否有效的关键指标之一。常用
印染废水的处理途径是絮凝再絮凝,生化再生化的消极处理方法,工程占地面积大、流程长、基建和运行费用高、处理效果不稳定,由于目前的染色介质以水为主,所以绝大部分染料均易溶于水,而且由于染料分子质量较大,多数染料在水中都能形成亲水性胶体,使得印染废水的常规脱色变得非常困难,因此,需要采取更加经济有效的脱色方法和去除难生化降解有机物的印染废水处理技术。
印染废水的常规处理方法一般分为生化+物化和物化+生化两大类处理工艺,但由于缺少水解酸化单元,实际运行中存在好氧生化单元反应不够*,导致后续物化处理费用偏高的问题。在传统的好氧生物处理装置前增加水解酸化处理的“水解+好氧” 串连工艺,可以使
印染废水中难以降解的有机物进行水解,生成为较易生物降解的物质,改善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从而提高传统流程的COD去除率。目前国内许多新建的印染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生活污水和印染废水集中处理)均采用由这一工艺开发的“水解一好氧” 生物处理工艺,已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印染废水的水质随采用的纤维种类和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异,污染物组分差异很大。印染废水一般具有污染物浓度高、种类多、含有毒有害成分及色度高等特点。当印染工艺、采用的纤维种类和加工工艺变化后,
印染废水水质将有较大变化。近年来由于化学纤维织物的发展,仿真丝的兴起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PVA浆料、人造丝碱解物(主要是邻苯二甲酸类物质)、新型助剂等难生化降解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污染物浓度高,其中含有各种浆料、浆料分解物、纤维屑、淀粉碱和各种助剂。印染废水呈碱性,pH值为12左右。上浆以淀粉为主的(如棉布)退浆废水,其COD、BOD值都很高,可生化性较好。煮炼印染废水废水水量大,污染物浓度高,其中含有纤维素、果酸、蜡质、油脂、碱、表面活性剂、含氮化合物等,废水呈强碱性,水温高,呈褐色。印染废水水量大,但污染较轻,其中含有残余的漂白剂、少量醋酸、草酸、*等。
丝光印染废水含碱量高,NaOH含量在3%-5%,多数印染厂通过蒸发浓缩回收NaOH,所以丝光废水一般很少排出,经过工艺多次重复使用zui终排出的废水 仍呈强碱性,BOD、COD、SS均较高。染色
印染废水,水量较大,水质随所用染料的不同而不同,其中含浆料、染料、助剂、表面活性剂等,一般呈强碱性,色度很高,COD较BOD高得多,可生化性较差。有印染废水需要处理的单位,也可以到污水宝项目服务平台咨询具备类似污水处理经验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