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圣堃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技术文章>>*处理含铬废水!
重金属铬在环境中主要以Cr(Ⅲ)和Cr(Ⅵ)两种价态存在.与Cr(Ⅲ)相比,Cr(Ⅵ)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较强的迁移性、对人体具有“三致”作用.我国饮用水标准中规定Cr(Ⅵ)浓度≤0.05 mg·L-1,地表水中Cr(Ⅵ)浓度≤0.15 mg·L-1,污水中Cr(Ⅵ)和总铬zui大允许排放浓度分别为0.5和1.5 mg·L-1.因此,对含铬废水,尤其是Cr(Ⅵ)的处理是当今环保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处理含铬废水的主要方法包括反渗透法、光催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化学沉淀法、生物法和吸附法等.与其他方法相比,吸附法具有去除效果好、操作简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含铬废水处理.
近年来,利用粘土矿物吸附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受到各国学者的高度关注.其中,*因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吸附性能而被广泛用于水处理领域,但由于*带有结构负电荷和表面负电荷,对Cr(Ⅵ)的吸附性能较差.因此,众多学者对*表面进行改性以增加其吸附量,如采用酸化、高温、化学修饰等方法,但这些改性方法存在改性方法繁琐、成本较高、改性后吸附剂吸附容量仍较小等缺点.zui近徐灵舒以廉价的*和蔗糖为原料,采用水热碳化法制备了*@C纳米复合材料,其对Cr(Ⅵ)的zui大吸附量达到181.8 mg·g-1,是纯*吸附容量的120倍;Yu等也发现该吸附材料对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通过X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发现,吸附后的材料表面存在Cr(Ⅲ).结合FTIR分析认为是吸附材料表面存在的还原性基团(如—CxOH、—CH等)将Cr(Ⅵ)还原成Cr(Ⅲ)后被吸附.但目前仍缺少*@C纳米复合材料吸附-还原性能的系统研究,尤其是时间和pH对吸附-还原性能的影响.由于该吸附材料具有一定的还原性能,部分Cr(Ⅵ)是被还原成Cr(Ⅲ),并不是被吸附,目前许多学者对其吸附容量的计算方法是值得商榷的.
【文章来源:*处理含铬废水!】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