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执行了5年的“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超过70%”政策已成为历史。昨日,国家*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正式对外确认,应欧美要求,同时也是从自身现有发展考虑,国家确实已经取消了这一规定。
据早报记者了解,取消“国产化率70%”的规定虽然并未正式对外公布,但已经形成了明确的文件,并已在2009年底下发到各省相关主管部门,正式实施。
上海玻璃钢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毛彭龄对早报记者表示,从整个产业链来说,受到冲击zui大的将是国内的整机装配厂家,因为其享受的补贴也没有了。对于单纯的零部件,比如叶片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实际上,目前国内已经有了企业来带动整个产业。
取消有利风电技术进步
2005年颁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规定:“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
由于该政策的推动,从2006年起,中国风电[0.85 -1.16%]装机量以几乎每年100%的速度疯涨。随后政府财政补贴等各类政策的出台,更进一步扶持了国内风电设备厂商。
2009年新增装机容量达800万千瓦,今年底风电装机总量将超过2000万千瓦,中国已成为*四大风电装机大国,预计在几年内就将成为*。
据国家*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国内及合资企业的风机占新增份额76%之多,累计*62%。仅华锐风电、金风科技[27.78 1.54%]股份有限公司(002202,简称金风科技)和东方电气[44.10 -0.45%]股份有限公司(600875,简称东方电气)就占有55%的*。
史立山表示,一方面,部分欧美企业认为此政策限制了国外企业在中国的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出台该政策是为了保护当时刚刚起步的国内风电企业而制定的,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国内风电企业的竞争实力已经大大增强,具备了与国外企业公平竞争的实力。因此该政策的取消,有利于国内企业风电的技术进步。
“至于取消的原因,我认为欧美企业的提议肯定是起着作用。因为欧美市场的风电设备需求量偏小,欧美企业更加关注亚洲市场。大部分欧美企业在中国建有生产基地,包括原材料到整机装配基本齐全,但因为限制的规定,巨大的投资无法转变成利润,所以对于70%的限制他们自然会有意见。”上海玻璃钢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毛彭龄对早报记者表示。
国内风机业或将重组
不过,取消对中国本土新兴制造产业的保护措施,已经引起业内的担忧。据国家*在去年12月公布的报告显示,现在已经进入和准备进入风电设备制造领域的整机厂超过70家,与风电设备市场状况相比过于分散,单个厂商产能太小,企业缺乏竞争力。
这一政策对规模较大的国内风机制造商影响不是很大,因为这些厂家除了风电以外还有火电等其他业务,但对纯风电业务的小企业会有较大的冲击。
毛彭龄对早报记者表示,限制的取消有利于国内风电市场的兼并重组。
zui大的风机制造商丹麦维斯塔斯公司中国区发言人刘燕军对媒体表示,目前其在中国的产品已达到了80%的国产化率,为中国度身定做的V60-850千瓦型风机的国产化率也有90%。因此“国产化率70%”政策的取消,对那些想要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风电设备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3兆瓦以上风机的零部件国内还不能*吸收消化,需要大量引进,华锐风电3兆瓦风机的核心零部件就要从美国引进。
2009年12月30日,在国家*、*、*联合召开的会议上,史立山曾表示,中国将严格控制风电行业的产能增长,同时,政府将支持风电领域的并购重组,希望产生3-5家跻身的风电设备企业。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