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请输入产品关键字:
联系方式
技术文章
禽流感病毒病原学
点击次数:445 发布时间:2011-2-15
禽流感(avianinfluenza,A1)是由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引起的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全身性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鸡、火鸡、鸭和鹌鹑等家禽及野鸟、水禽、海鸟等均可感染,发病情况轻重不一,从急性败血性死亡到无症状带毒等极其多样,主要取决于宿主和病毒两方面的情况。禽流感zui早于1878年发生在意大利,历*又称之为真性鸡瘟(fowlplague)。现在几乎已遍布世界各地。禽流感病毒在分类地位上属于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属,单股负链分节段的RNA病毒。根据表面糖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抗原性差异可分为不同的亚型。到目前为止,已经鉴定了16种HA亚型(HI~H16)和9中NA亚型(N1~N9)。禽流感病毒根据其对鸡致病性的强弱可分为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两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引起鸡群100%的死亡率,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疾病。我国农业部在2005年颁布的《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上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列为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引起温和的呼吸道疾病,但在混合感染或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可引起严重的疾病。zui近H5N1型和H9N2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件表明家禽是人畜传播潜在的中间宿主,这也使得世界各国对禽流感的关注程度大大提高。
1.分类
禽流感病毒是正黏病毒(orthomyxo virus),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的一个成员。流感病毒由特异的不具交叉反应的核糖核蛋白抗原区分为三个不同的抗原型,即A型、B型、C型三型。其中B型、C型两型仅能对人致病,A型可对人、猪、马和禽致病。禽流感病毒具有A型抗原,属于A型流感毒,列为禽流感病毒类。
2.命名
一个标准的流感病毒名称应包括型(A型、B型、C型)、宿主(人可以不写)、来源地、株序号,并在括号内注明抗原亚型,如1997年在香港从鸡和人体内分离到的H5N1亚型流感病毒,则被分别命名为A/Chicken/Hongkong/220/97(H5N1)和A/Hongkong/486/97(H5N1)。
3.形态和结构
禽流感病毒是多形性的有囊膜病毒,通常为球形,直径80~120nm,个别丝状体可长达数微米,它常见于刚分离到的病毒颗粒。病毒粒子呈椭圆形,结构可分为三层。zui外层为双层类脂囊膜,它来自于复制的宿主细胞。囊膜的表面覆盖着许多长lo一14nm的纤突,每个病毒粒子上大约有500个纤突,主要有3种蛋白突起:一种能凝集红细胞的称为血凝素(HA),其功能是使病毒结合到宿主细胞表面并与之融合;另一种能使病毒颗粒从凝集的红细胞表面释放的,称为神经氨酸酶(NA),主要功能是阻止病毒聚集,协助子代病毒粒子从感染细胞中的释放。HA和NA在囊膜上的比例约为(4~5):1膜上的第三种突起称为M2蛋白,是一种四聚体,M2在病毒内外形成一个质子通道,在对HA合成和病毒脱壳过程中提供低pH值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三种突起均插入并以疏水性氨基酸为锚固定在类脂膜上,中间层为基质(1)蛋白,M1是一种跨膜蛋白,位于囊膜的内侧面,是流感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它与病毒基因组vRNP和核输出因子相连,在vRNP和病毒囊膜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并协助病毒的装配。囊膜下核蛋白NP包裹着RNA分子,在其3,端与三种RNA聚合酶PBl、PB2和PA分子组成的核糖核蛋白复合物(RNPs)相连,形成一个或若干个球形的蛋白壳,组成的核衣壳呈螺旋状对称,直径9~15nm。非结构蛋白NS2或核输出蛋白(NEP)在未拼接的病毒RNA分子从宿主细胞核内到细胞质的输出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与M1相连。具有抑制干扰素作用的非结构蛋白NSl在感染的细胞中较丰富,但没有装配到病毒粒子的结构中。
4.理化特性
热稳定性 一般来说,A型流感病毒对热敏感,56℃30rain被灭活后顺序为病毒颗粒的感染性、神经氨酸酶活性、红细胞凝集活性。
pH的稳定性 pH3.0以下或pH10.0以上感染力很快被破坏。pH5.o左右能使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构型发生改变,其轻链HA2区溶血序列裸露,使红细胞发生溶解。
对紫外线的稳定性 流感病毒对紫外线敏感、可被灭活,但用紫外线灭活流感病毒能引起病毒的多重复活。
对化学试剂的稳定性 鉴于流感病毒为有囊膜病毒,故对乙醚、三氯甲烷、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
5.培养特性
禽流感病毒能在原代的人胚肾、猴肾、牛肾、地鼠肾、鸡胚肾等组织细胞中生长,而应用zui多的还是传代细胞系MDBK细胞和MDCK细胞。在流感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中,需加入一定量的*,这样可提高细胞病变程度,增加蚀斑数,加大蚀斑的直径和提高清晰度,从而提高病毒的产量。Sugimura等用10株细胞系(包括MDCK细胞和ESK细胞)和三种原代细胞对AIV的细胞感染性进行了探讨,来自猪胚肾ESK的细胞系和鸡肾CK的原代细胞比其他细胞对A1V的敏感性强,在培养液中在没有*添加的条件下,AIV在ESK细胞的感染滴度均远高于在MDCK细胞上,因此认为ESK更适合于AIV的实验室常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