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鸿鸥成运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中级会员 | 第15年

15601379746

工业物联网监控系统
蓄热型(EHT)地源热泵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方案 智能燃料测温系统 料场温度监测系统 机器声纹在机械设备健康状态监测中的应用 物联网智慧养牛系统 地热井高精度传感器分层测温方案 深井连续测温测深测压系统 地温监测系统 供暖换热站在线远程监控系统方案 地热资源监测系统/地热管理系统 高精度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 在线多参数水质监测 NB-GPS型微功耗自动采集系统 深井救援装备 罐区线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探测系统 粮库温度监控系统 地源热泵温度监控系统 地热井分布式光纤测温监测系统 0-3000米深井测温仪/深水测温仪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系统 智慧粮库系统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基于物联网水利信息化方案 基于物联网地质环境监测预警方案 油罐温度液位在线监控系统 基于物联网文物监测预警解决方案 水位远程监测系统方案 地热井远程监控系统 煤堆温度远程监控系统 机房大棚养殖温湿度监控系统 药品冰箱温湿度智能化监控系统方案 超市及营业性场所环境监测系统 温湿度记录仪 工业物联网自动化系统 防灾减灾预警信息展播系统 建筑混凝土煤堆沥青测温系统 地源热泵温度场监控系统 水情自动化测报系统 物联网水产养殖监控系统 智能温室大棚监管系统 粮仓粮情测控系统
混凝土耐久性测试仪器
公路道路桥梁桩基仪器设备
进口类系列产品
工程地质隧道坝体勘测仪器
建筑工程质量无损检测仪器
钢结构检测试验仪器设备
建筑节能测试仪器设备
交通工程检测仪器设备
室内环境,气体环保测试仪器
纺织类测试仪器
测量测绘检测仪器
工业无损检测仪器
农药试验设备及分析仪器
FLUKE系列产品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
装配式高效机房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GB/T 11615-2010

时间:2016/7/9阅读:2158
分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1615-89

 

 

 

地 热 资 源 地 质 勘查 规 范

 

Geologic exploration standard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1989-08-29发布                                                                                           1990-06-01实施

 国 家 技 术 监督 局   发布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地热田地质勘查研究程度、勘查类型与勘探工程控制、勘查工作技术及质量要求、地热储量分类、分级、计算和评价,地热流体与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地热资源勘查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等基本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地热资源的地质勘查,作为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设计书编制、各项勘查工作布置、勘查报告编写和审批的主要依据。

2  引用标准

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

GB J4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GB J8 放射性防护规定

DZ 40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

TJ 35 渔业水质标准

TJ 3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3 总则

3.1 本规范所指地热资源是在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地壳内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有用组分。地质勘查的目的在于查明地热田的地质条件、热储特征、地热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并对其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做出评价,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3.2   地热资源按温度分为高温、中温、低温三类(见表1);按地热田规模分为大、中、小型三级(见表2)

 表1  地热资源温度分级

温度分级

温度t界限,℃

主 要 用 途

高温地热资源

t150

发电、烘干

中温地热资源

90t150

工业利用、烘干、发电

 

低温地热资源

热水

60t90

采暖、工艺流程

温热水

40t60

医疗、洗浴、温室

温水

25t40

农业灌溉、养殖、土壤加温

注:表中温度是指主要热储代表性温度。

 表2  地热田规模分级

规模分级

高温地热田

中、低温地热田

电能

 

MW

能利用储量

计算年限

热能

 

MW

能利用储量

计算年限

    

50

30

50

100

    

1050

30

1050

100

    

10

30

10

100

 3.3  地热资源助查工作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勘探阶段之后,为地热田开发地质工作。

3.4  地热田勘查工作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3.4.1  按规定的勘查阶段循序渐进,对地热地质条件简单或现有资料较多的小型地热田的勘查,可根据实际情况简化或合并上述勘查阶段。

3.4.2  在勘查程序上必须严格遵循在充分搜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先进行航卫片解译、地面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项工作,然后再上钻探的原则。没有上述工作的综合研究成果,不得盲目布置钻探工作。

3.4.3  勘查工作内容和投入的工作量应根据勘查阶段、勘探类型和工作区地热地质复杂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应选择经济有效的勘查技术方法、手段和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达到工作阶段的要求。

3.4.4  由详查阶段转入勘探阶段,一般应与使用部门对口,应具有使用单位的委托书或与使用单位签订的承包合同书或省、市、自治区厅()级以上(含厅局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项目任务书。

3.4.5  各阶段的勘查工作,必须按本规范要求编写勘查设计书,经主管部门审定后严格组织实施。设计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目的、任务、地理概况、研究程度、区域地质、地热地质条件、工作布置及工作量、地热流体的动态观测、储量计算与评价方法、人员组成、设备、工作计划、钻探施工设计、经济预算、预期成果和提交报告时间等。

3. 4. 6  各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后,应编写阶段报告,按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查,供建设使用的勘探报告。经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国家或省(区、市)矿产储量审批机构审批。未提交上一阶段报告和未经技术经济论证的认可,不得转入下一阶段工作。

4  地热田地质勘查研究程度要求

4.1  地质勘查研究内容

4.1.1  地热田地质

a.研究地热田的地层、构造、岩浆(火出)活动及地热显示等特点,以阐明控制地热田的地质条件,确定热储、益层、导水和控热构造。

b.对于受断裂按制的地热田,要着重研究断裂的形态、规模、产状、组合配套关系等特点,阐明断裂系统与地热的关系。

c.对于层控的地热田,应详细划分地层,确定地层时代,区分储层和盖层。着重研究热储结构、热储的岩性、厚度及其分布范围,以及热储的孔隙、裂隙或岩溶发育情况等影响地热流体储存、运移、富集的地质因素。

d.对地热田的外围有关地区应进行必要的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工作。探索地热田的形成,地热流体的补给来源和循环途径。

4. 1.2  地温场

查明地热田内的地温及地温梯度的空间变化,圈定地热异常范围、计算热流密度,推算热储温度,并对地热异常的成因、热储结构特征、控热构造及可能存在的热源做出合理的分析推断。

4.1.3  热储

查明热储分布面积、岩性与厚度变化、埋深及边界条件,查明热储结构、各热储间的关系及热储内的渗透性能、地热流体的温度、压力、产量及其变化规律,测定热储的孔隙率、渗透系数、传导系数、给水度(弹性释水系数)和压缩系数等,为储量计算提供依据。

4.1.4  地热流体

一般应测定地热流体的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有用组分以及有害成分等。分析地热流体与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常温地下水的关系,查明地热流体的来源及其补给、储集、运移、排泄条件;对高温地热田还应查明地热流体的相态、地热并排放的汽水比例、蒸汽干度、不凝气体成分,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4.2  不同勘查阶段研究程度要求

4.2.1  普查阶段

a.主要是寻找地热异常区或对已发现的地热异常区开展地热地质普查。

b.初步查明地热田及其外围的地层、构造、岩浆(火山)活动情况,研究它们与地热显示、地热异常的关系,推断地热田的热储、盖层、导水和控热构造。

c.初步查明地热田的地表热显示特征,测定地热流体的天然排放量及其化学成分,估算地热田的热储温度和地热田的天然热流量,初步圈定地热异常的范围,提出热储概念模型。

d.探求D+E级储量,估价地热田开发利用前景。提交普查报告,为是否须进行详查工作提供依据。

4.2.2  详查阶段

a.在初步查明地热田的地球化学场、地球物理场及热储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对地热田是否具有开发价值以及近期内能否被开发利用,进行详查工作。

b.基本查明地热田及其外围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情况,初步查明地热田内的断裂及其产状、各地层的孔隙、节理裂隙、岩溶及水热蚀变发育情况,划分热储、盖层、导水与控热构造。

c.基本查明地热田内地温及地温梯度和空间变化,进一步圈定地热异常的范围,计算热储温度,分析推断地热异常的成因。

d.基本查明热储的岩性、厚度、埋深及其边界条件,各热储内地热流体的温度、压力、产量及其变化关系,热储的孔隙率及渗透性能,圈定地热流体富集地段。

e.基本查明热储中地热流体的相态、地热井排放的汽水比例、地热流体的化学成分、有用组分和有害成分以及地热流体的补给、运移、排泄条件。建立热储理论参数模型。

f.探求CD级储量,提交详查报告,为地热田开发总体规划和是否转入勘探阶段提供依据。

4.2.3  勘探阶段

a.一般应在经过详查工作证实具有开发价值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是对地热田开发经济效益高的地热流体富集地段进行勘探。

b.详细查明地热田内的地层、构造、岩浆(火山)活动和水热蚀变等特点。基本查明热储、导水、控热构造的空间展布及其组合关系。

c.详细查明地热流体特征,包括地热流体在热储中的相态、温度、地热井排放时的汽水比例、蒸汽干度、流体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组成。阐明地热流体中不同用途的有用组分和有害成分、地热流体的来源、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以及地热流体运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变和与冷水混合过程。

d.详细查明地热田内的地温、地温梯度及有关物性参数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详细圈定地热流体的富集地段。

e. 详细查明地热田的热储结构,各热储的分布面积、厚度、产状、埋深及边界条件,各热储内地热流体的温度、压力、产量的变化规律及各热储的相互关系。实测各项储量计算参数,建立热储参数模型。探求B+C级储量,提出合理开发方案并作出环境影响评价,提交勘探报告,为地热田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地热田开发地质工作中,应加强系统的动态观测工作,利用长期观测和开采过程中的实际资料,进行热储工程研究,计算A级储量,进行回灌试验和开发利用中有关(如地面沉降、结垢等)问题的研究,建立地热田的开发管理模型。

5  地热田勘查类型与勘探工程控制

5.1  地热田勘查类型

根据我国已知地热田特征,按地热田的温度、热储形态、规模和构造复杂程度,将地热田勘查类型划分为两类六型(见表3)

3  地热田勘查类型

主    要    特    征

高温地热田(Ⅰ)

Ⅰ-1

热储呈层状,岩性和厚度变化不大或呈规则变化,构造条件一般比较简单

Ⅰ-2

热储呈带状,受断裂构造控制,地质构造条件比较复杂

Ⅰ-3

地热田兼有层状热储和带状热储特征,彼此存在成生关系,地质构造条件复杂

中低温地热田(Ⅱ)

Ⅱ-1

热储呈层状,分布面积广,岩性、厚度稳定或呈规则变化,构造条件一般比较简单

Ⅱ-2

热储呈带状,受断裂构造控制,地热田规模较小,地面多有温、热泉出露

Ⅱ-3

地热田兼有层状热储和带状热储特征,彼此存在成生关系,地质构造条件比较复杂

 5.2  钻探工程布置原则

5.2.1地热资源勘探应充分发挥航卫片解译、地面测绘、物化探工作在地热勘查中的作用,对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则必须充分利用已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地热田的地层、构造、地热异常的范围、地热田的边界,争取尽量减少钻探工作量,提高勘探效益。

5.2.2钻探工程布置应区别不同地热田勘查类型和规模,以能控制热储分布,取得有代表性的储量计算参数和查明地热田的开采条件和边界条件,满足相应阶段的要求为原则。

5.2.3在部署钻探工程时,必须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在探明可供开采的主要热储的同时,兼顾其他热储,查明各热储间的相互关系。

5.2.4地热田的钻探深度应根据其勘查类型和当前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和社会需要来确定,一般钻探深度不宜过深,深埋层状热储一般控制深度在2000m以内,浅埋带状热储控制深度在1000m以内。

5.2.5  在地热田勘查工作中,钻井的设计除高温裂隙型热储外,应实行以探为主,探采结合,按有关规定或协议交付使用。在勘探区内施工的生产井,也应做到以采为主,采探结合,充分发挥其在地热勘探中的作用。

5.3  钻探工程控制

根据我国目前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的实践经验,地热田钻探工程可按具体条件参照表4执行。

4  地热田钻探工程控制

 

钻探井数量

(/热田)

 

勘查类型

 

勘查阶段

   

 

普    查

详    查

勘    探

Ⅰ-1

02

510

715

-2

02

57

1015

-3

02

710

715

-1

02

57

710

-2

02

35

57

-3

02

37

510

注:同一类型中地热田面积大,构造条件复杂,具有多层热储者应取高值。地热田面积小,

构造条件比较简单者取低值。

 

产品咨询请北京鸿鸥仪器(bjhocy),产品搜索:地源热泵测温,地埋管测温

关键词:地源热泵地埋管温度测量系统实现实时温度在线监测/地源热泵换热井实时温度电脑监测系统/GPRS式竖直地埋管地源热泵温度监控系统/地源热泵温度场测控系统/地埋管测温/地源热泵温度监控/地源热泵测温

远程全自动地温监测系统/铁路冻土地温监测系统/地温监测系统/城市地温监测自动化系统/矿井深部地温/地源热泵监测研究/地源热泵温度测量系统/浅层地热测温/深水测温仪/深井测温仪/深水测温仪/深井测温仪

推荐产品如下:

地源热泵温度监控系统/地源热泵测温/浅层地温能动态监测系统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拨打电话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