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鸿鸥成运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中级会员 | 第15年

15601379746

工业物联网监控系统
蓄热型(EHT)地源热泵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方案 智能燃料测温系统 料场温度监测系统 机器声纹在机械设备健康状态监测中的应用 物联网智慧养牛系统 地热井高精度传感器分层测温方案 深井连续测温测深测压系统 地温监测系统 供暖换热站在线远程监控系统方案 地热资源监测系统/地热管理系统 高精度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 在线多参数水质监测 NB-GPS型微功耗自动采集系统 深井救援装备 罐区线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探测系统 粮库温度监控系统 地源热泵温度监控系统 地热井分布式光纤测温监测系统 0-3000米深井测温仪/深水测温仪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系统 智慧粮库系统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基于物联网水利信息化方案 基于物联网地质环境监测预警方案 油罐温度液位在线监控系统 基于物联网文物监测预警解决方案 水位远程监测系统方案 地热井远程监控系统 煤堆温度远程监控系统 机房大棚养殖温湿度监控系统 药品冰箱温湿度智能化监控系统方案 超市及营业性场所环境监测系统 温湿度记录仪 工业物联网自动化系统 防灾减灾预警信息展播系统 建筑混凝土煤堆沥青测温系统 地源热泵温度场监控系统 水情自动化测报系统 物联网水产养殖监控系统 智能温室大棚监管系统 粮仓粮情测控系统
混凝土耐久性测试仪器
公路道路桥梁桩基仪器设备
进口类系列产品
工程地质隧道坝体勘测仪器
建筑工程质量无损检测仪器
钢结构检测试验仪器设备
建筑节能测试仪器设备
交通工程检测仪器设备
室内环境,气体环保测试仪器
纺织类测试仪器
测量测绘检测仪器
工业无损检测仪器
农药试验设备及分析仪器
FLUKE系列产品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
装配式高效机房

太原市地热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前景

时间:2016/7/19阅读:3261
分享:
  太原市地热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前景
  
  地热资源是一种清洁、廉价的新能源,同时又是一种具有医疗保健等多种用途的新资源。太原市位于汾渭地堑地热带,根据地热地质条件推测,太原市三给地垒以南,太原东山大断裂以西和太原西边山大断裂以东的亲贤地垒区、边山断阶带和晋源凹陷区地热资源丰富。尤其是位于市中心的亲贤地垒区地热资源更为丰富,而且热储层埋藏深度小(小于1500m),单井可开采量大(1000m3/d~2000m3/d),水温高(可达50℃~70℃),是适宜开采和开采条件经济的地区。
  
  目前太原市的地热资源尚未得到合理规划,充分利用,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太原市地热地质条件、地热资源状况认识不清,文章是在以往工作基础上,对太原市热矿水分布状况、地热地质背景、热储模型、地热资源状况和勘探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初步研究,为今后太原市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减少风险提供了水文地质科学依据。
  
  1太原市热矿水分布状况
  
  地下热水作为能源开发主要的物性指标是温度,因为温度的高低标志着它载运热能的大小,从而决定了其开发利用的方式和经济效益,根据已有规范,将地下热水的下限温度确定为25℃。太原市煤炭资源丰富,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省会城市,几十年来太原市很少进行过地下水热水调查研究工作,这方面的成果也很少见。
  
  太原市的地热普查工作始于七十年代,1972年3月山西省地质局水文队在太原及清徐一带进行过地热物探普查工作,并提交了普查报告。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1995年5月在太原近郊的神堂沟施工两眼热矿水井,S1号热水井:井深603.71m,井口水温43℃,出水量1728m3/d;S2号热水井:井深801.08m,井口水温42℃,出水量1440m3/d。打出了具有理疗作用的热矿水,揭开了太原盆地热矿水的面纱,结束了太原盆地没有热矿水的历史。
  
  此后,太原东山统计学校、煤炭学校、伞儿树村等地钻凿了井深1000m左右的岩溶水热矿水井三眼。其中统计学校井深1166.76m,水温39℃,出水量1328.16m3/d。2003年12月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在本院西院钻凿成功一眼深1339m的岩溶热矿水井,井口水温54℃,涌水量2000m3/d,是目前太原市井深深,水温高,水量大的热矿水井。太原市地下热水点主要集中太原断陷盆地东西山边山断裂带,两侧隆起山区很少,而盆地中部至今还未打出热矿水。
  
  2地热田地质背景
  
  太原断陷盆地位于山西陆台新生代汾渭地堑的中部,它呈北东向镶嵌在沁水复式向斜的北隅,西部为南北向的吕梁复背斜,北部为北东向的五台背斜,南部为南北向斜的太行复背斜。四周被断裂围限,定型于新生代第三纪。太原断陷盆地大致依太原———榆次交界的田庄断裂分为南北两部分,太原断陷盆地北部在新生代处于SSE—NNW向拉张作用为主阶段,发育了SN向地堑系。太原断陷盆地北段晚近时期控制性断裂主要为东、西边山断裂带,汾河断裂带及田庄断
  
  裂带。这些断裂均为晚近时期的活动断裂。太原断陷盆地北段可进一步划分为次级地垒和凹陷。三给地垒以南发育有城区凹陷,亲贤地垒和晋源凹陷。各凹陷的周边是地垒和断阶。
  
  断阶是指隆起山区和凹陷之间的过渡带,呈阶梯状跌落。太原城区凹陷新生界厚400m~600m,西铭断阶新生界厚100m~200m,城东断阶新生界厚200m,三给地垒新生界厚50m~200m,亲贤地垒新生界厚200m~400m,黄陵断阶新生界厚200m~500m,晋源凹陷新生界厚600m~1000m。太原盆地除三给地垒和部分断阶带上基底为石炭二叠系外,亲贤地垒及其他凹陷和断阶带上基底均为三叠系。热矿水主要分布于三给地垒以南太原盆地区。
  
  3热储模型太原盆地地热田热储模型由盖层、热储层、热源及地下热水源组成。
  
  3.1盖层热
  
  储盖层主要由新生界第三系及第四系松散层和二叠、三叠系碎屑岩及石炭系煤系地层所构成。一般地区厚500m~1500m,晋源凹陷2000m~2500m。第四系松散层多为粘土,只含少量砂层及砂砾石层,厚100m~300m,第三系主要由红色粘土所组成(底部夹少量砂砾石),厚100m~700m不等。新生界第三系及第四系地层总厚100m~1000m,不成岩。结构疏松、孔隙度大,密度小,导热性能差,热阻大,是盆地奥陶系灰岩上部的热储保温层。二叠、三叠系及石炭系地层以泥岩类地层为主,导热率小于下部奥陶系灰岩层,是奥陶系灰岩热储层的*热储保护层。
  
  3.2热储层
  
  太原盆地热储层主要由中奥陶系碳酸盐岩所组成,其中峰峰组上段及上、下马家沟组上段以灰岩及白云质灰岩为主,裂隙、岩溶普遍发育,是太原盆地深部主要岩溶类型热储层,厚350m左右,岩石密度2700kg/m3,孔隙度20%,水温40℃~60℃,日产热水量1000m3/d~3000m3/d。寒武系白云岩及鲕状灰岩热储层厚300m~400m左右,当埋深在1000m以下时,岩溶裂隙不发育,水温可达40℃,但产水量小(小于300m3/d~400m3/d),开采不经济,成本高,利用价值不大。
  
  3.3热源
  
  居里等温面是判断地下热状态的物理面,山西居里等温面总体上是一条北东向的隆起带,其轴线与山西汾河断陷盆地的轴线基本重合,太原盆地居里等温面小于20km,盆地东西山区埋深显著增大,一般在28km以上,说明两侧山区与太原盆地中部热物理状态存在明显差异,据山西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盆地中部中地壳为低速高导层(为高温半熔融状态)也具有温度高
  
  (600℃)等物理特性,使盆地区形成热异常区。另据山西大地热流值等值线图可知,太原盆地大地热流值普遍大于17HFU(71MW/m2),而盆地东、西山区大地热流值小于1.3HFU(545MW/m2)。居里等温面与莫霍面在盆地中部都有上拱现象,处于半熔融状态的岩浆热会在地壳薄的盆地深部向地表进行热传导。热流值会在上拱的地壳部位集中形成高热流值。从以上几方面均说明盆地深部热物理状态高,因此深部热传导是太原盆地区地热田的恒定供热源。太原盆地东、西山边山断裂带及盆地中部的汾河大断裂、三给地垒、田庄断裂等断裂是新生代活动断裂,有些深断裂可勾通盆地深部热源,有利于地下水下渗深循环加热上升形成岩溶热矿水。
  
  3.4地下热水源
  
  从同位素资料及水文地球化学资料证实,本区地下热水是来自古代大气降水。大气降水及汾河水,从东、西山裸露灰岩区、断裂破碎带或岩层孔隙裂隙向地下渗入,在漫长的地质年代和水头差位能作用下,*地向深处运移,水向深处运移过程中被围岩加热后产生密度差(有些水可直接沿深断裂渗透至半熔融高温层),造成自然的水热对流,受热流体循环上升,送至地壳浅部的奥陶系岩层,并在岩溶裂隙孔隙中储存下来,成为当今的地下热矿水。据14C测年结果为8000年~10000年,说明为老水。热水中SiO2和氟离子含量高说明经深循环与围岩充分溶滤有关。说明太原盆地深部热矿水与东西山区岩溶水水利不密切。
  
  4热储层温度推算
  
  本次采用化学温标法和地温梯度法,对太原盆地地热田的热储层温度进行了推算。用SiO2温标和Na—Li温标推算神堂沟S1孔热水井热储温度为49℃~72℃(S1孔井口温度43℃),与实际基本相符。用地温梯度法,对DKY—1孔(山西地质工程勘察院西院)推测热储量温度为63℃,与实际基本相符。实测井口温度54℃,孔深970m,揭露奥陶系峰峰组后实测井底温度为47℃。用SiO2温标及钾镁温标推测热储层温度为94.5℃~110.3℃(与实际出入较大仅供参考)。
  
  5热矿水化学特征及医疗价值
  
  太原盆地热矿水经检测和分析为SO4—Ca·Mg型,矿化度2g/l~2.1g/l,Na:23mg/l~26.2mg/l,Ca:434mg/l~536mg/l,Mg:97mg/l~114mg/l,HCO3:184mg/l~
  
  201mg/l,SO4:1290mg/l~1337mg/l,HSiO3:23mg/l~44mg/l,Srll:1mg/l~
  
  11.9mg/l,H2S:097mg/l~2.7mg/l,F-:2.8mg/l~5.8mg/l(补给区黄坡沟X1孔水质为SO4·HCO3—Ca·Mg型,矿化度0.5g/l~0.9g/l,HSiO3:10mg/l~13mg/l,F:0.9mg/l~
  
  1.2mg/l,水温25℃),其中锶、溴、钼、锌、锰、钴、硼等达医疗浓度,锶、氟、偏硅酸达到定名标准。锶含量高与二、三叠系地层中Sr含量较高有关,SiO2及F含量较高与深循环充分溶滤有关。根据中华医协会和日本中央温泉研究所分析认为,该地区热矿水可治疗消化系统慢性病、神经痛、关节痛、皮肤病、动脉硬化、慢性浓疱、荨麻珍、慢性肝、胆道疾病、便秘及脚气等多种疾病。此外还有镇静作用,有利伤口愈合和病后恢复。
  
  6地热资源计算
  
  6.1地热资源总量Qr=C·A.d·(tr-t0)C=ρr·Cr·(1-)+ρw·Cw·式中:Qr—热储中储存的热量(J);A—计算区面积(390km×106m2);d—热储层厚度(取350m);tr—热水平均温度(取平均值50℃);t0—当地年平均气温(按10℃取);C—热储岩石和水的平均比热容(取
  
  2811496J/m3·℃);C=2700×920×(1-0.2)+986×4180×0.2=2811496J/m3·℃;ρr—热储岩石密度(取2700kg/m3);Cr—热储岩石比热(取920J/kg·℃);pw—热水的密度(取
  
  986kg/m3);Cw—水的比热(取4180J/kg·℃);—热储岩石的空隙度取20%。地热资源总量Qr=1.54×1019J折合成标准煤1.54×1019J/2.85×1010J=5.4×108吨标准煤(一吨标准煤=7×106千卡×4.1868J=2.93×1010J)。注:1cal=4.1868J
  
  6.2地热可采资源计算
  
  Qw=Qr×K=1.526×1019J×0.15=0.23×1019J折合成标准煤
  
  =2.3×1018J/2.93×1010J=0.78×108吨标准煤。式中:Qw—可采地热资源量(J);Qr—地热资源总量(J);K—回采系数(取15%)。
  
  6.3热水储存量计算W=F·S·h式中:W—承压热储层弹性储存量(m3);F—地热田分布面积390km2×106(m2);h—承压热储含水层自顶板算起的压力水头高(取1000m);S—弹性释水系数(取5.76×10-4)。则W=390×106×5.76×10-4×1000=2.25×108(m3)
  
  7勘探开发利用前景
  
  根据太原盆地构造条件,热储模型和已有热矿水开发利用情况,对今后太原盆地地热田的开发目的层、分区开采条件、开发利用方式及建议分述如下:
  
  a)勘探开发目的层。奥陶系上、下马家沟组热储层,水温高、水量大、水质也较好,具有勘探开发利用前景,应作为太原市今后勘探开发利用的主要目的层。峰峰热储层水质较差,寒武系风山组、张夏组白云岩及鲕状灰岩,岩溶不发育(特别是在深埋条件下),水温高,但产水量小,不是今后开发利用的目的层。
  
  b)太原盆地地热田为中低温地热田,以层状热储为主,兼有裂隙带状分布特点
  
  产品咨询请北京鸿鸥仪器(bjhocy),产品搜索:地源热泵测温,地埋管测温
  
  关键词:地源热泵地埋管温度测量系统实现实时温度在线监测/地源热泵换热井实时温度电脑监测系统/GPRS式竖直地埋管地源热泵温度监控系统/地源热泵温度场测控系统/地埋管测温/地源热泵温度监控/地源热泵测温
  
  远程全自动地温监测系统/铁路冻土地温监测系统/地温监测系统/城市地温监测自动化系统/矿井深部地温/地源热泵监测研究/地源热泵温度测量系统/浅层地热测温/深水测温仪/深井测温仪/深水测温仪/深井测温仪
  
  推荐产品如下:
  
  地源热泵温度监控系统/地源热泵测温/浅层地温能动态监测系统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拨打电话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