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海科兴商贸有限公司>>公司动态>>中国癌症进展2011大盘点
近年来癌症生物学的逐步深入让科学家们更多的了解了癌症的深层次分子机理,2011年中国科学家们在这一方面获得了不少重要成果,让我们来逐个盘点下。
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癌症研究获益不少,2011年中国学者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获得了癌症研究的一些重要进展,比如6月份,来自中国医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了多个全新的中国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易感位点,这对于解析这一疾病的分子机理,以及相关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大样本量鼻咽癌回顾性分析研究,发现了7个鼻咽癌相关基因。
今年来自北京大学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高通量筛查技术对各种类型的癌细胞进行了miRNA组学分析,证实miRNA广泛地参与了癌细胞转移调控,并从中发现了一种多向调控癌症转移的抑制因子miR-23b。
miRNA是一类长度在19-24 个核苷酸(nt)左右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 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 能通过与靶基因mRNA特异性的碱基互补配对, 引起靶基因mRNA的降解或者抑制其翻译, 广泛地负调控靶基因的表达。
另外在11月,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从肝癌患者血浆中筛选到了由7个microRNA组成的早期肝癌诊断分子标记物。课题组利用这7个血浆microRNA建立了一个诊断模型。通过1000余例病例的复核检测,研究人员证实该模型对于小于2cm的肝癌诊断准确率接近90%;效果优于传统的AFP。这项研究不仅进一步说明了癌症与miRNAs之间的关联,而且更重要的是找到比甲胎蛋白更准确“预报”肝癌的血液生物分子标志物。这种检测方法对小于2cm的肝癌诊断准确率接近90%,效果优于传统检测方法。研究人员表示,该检测办法方便,只需抽取1毫升血即可在数小时内得出结果,创伤性小,利于连续动态检测和人群的大规模筛查;另外,检测技术要求简便、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