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近日在*胃肠病学杂志《Gut》(影响因子9.36)上发表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准种进化与抗病毒治疗应答的研究成果,在上系统阐述了抗病毒治疗对HBV准种进化的影响。
该研究的负责人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检验系主任张欣欣教授,其1987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系,后留任上海瑞金医院传染科从事传染病临床医疗及科研工作,特别是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发病机制的研究。近年来更致力于推动将科研成果向临床实际应用转化,与深圳匹基公司合作开发了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株检测试剂盒,已试用于临床检验。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目前尚无*方法。抗病毒是治疗关键,可以显著改善预后。然而耐药及无应答患者预后差,其进展为肝硬化及肝癌的几率升高。早期预测抗病毒治疗应答及耐药发生可以对患者早期干预,从而改善预后。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运用分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技术,从分子进化角度探讨了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HBV准种的早期进化特点,发现不同治疗应答患者其HBV准种进化模式明显不同:无应答患者的HBV准种进化较慢并且更复杂。HBV准种的早期进化特点可以准确预测抗病毒治疗的长期疗效。这一研究成果在上系统阐述了抗病毒治疗对HBV准种进化的影响,揭示了HBV准种与长期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关系,并为耐药机制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该成果与新兴测序技术相结合,可以更早、更准确地预测长期治疗疗效,为临床抗病毒治疗的个体化提供决策依据。
这一研究项目得到了国家“十一五”艾滋病和肝炎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上海市学科带头人资助项目等的资助。
作者简介:
张欣欣
女,1963年6月出生,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系,之后留在附属瑞金医院传染病科从事临床医疗工作;1994年获法国里昂*大学医学病毒学硕士,2002年获*上海细胞生化研究所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市瑞金医院临床病毒研究室主任,感染科副主任、感染病与寄生虫病教研室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病毒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肝病分会委员,法语地区热带病研究院理事会理事,法国*中法基金会博士后俱乐部主席,《中华检验医学杂志》、《肝脏》、《热带病与寄生虫学》、WordJGastroenterology等杂志编委。
主要从事传染病的临床医疗及科研工作,特别是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治疗、预防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曾先后赴法国国立健康与医学研究院、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分别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的研究。曾先后赴法国国立健康与医学研究院、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分别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的研究。回国后继续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完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子课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一项子课题)、上海市科委重点课题等多项课题,并与法国巴黎第五大学Necker医学院以及瑞士Roche公司分别签订二项合作课题。作为*、二作者在JMedVirol、JHepatol及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著、综述等40余篇,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病毒性疾病诊疗新技术》一书。合作开发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株检测试剂盒一项,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研究获得一项(申请号03150533.3)。作为*、二作者在SCI收录杂志上发表论文13篇,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著、综述等30余篇,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病毒性疾病诊疗新技术》一书。同时,熟练掌握英语、法语二门外语,曾在德国、法国等地举行的丙型肝炎研讨会、乙型肝炎病毒变异研讨会上作大会发言。
来源:生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