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饭剩菜等餐厨垃圾可制作成沼气、饲料、肥料,还能做成其他什么呢?北京科技大学的大学生们“另辟蹊径”,想办法让餐厨垃圾干燥、发酵,变成了不再产生二次污染的生物农药,这种对餐厨垃圾处理的新发明在本届文博会上亮相。
成本仅为普通农药4成
这是正在文博会6号馆展出的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作品之一。展台上摆放着1瓶干燥后的餐厨垃圾,4瓶泡腾片剂、粉剂、可湿性粉剂和悬浮剂,看上去并不起眼。
“这些是用餐厨垃圾制作出来的生物农药成品,有4种剂型”,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大四学生王丹阳是这个5人项目小组的组长。她介绍,这种方法是以廉价的餐厨垃圾作为原料培养基,将其烘干后,接入苏云金芽孢杆菌(Bt)和枯草芽孢杆菌(Bs)共同培养,让其进行固态发酵,“一般40到46个小时后,就成为生物农药原粉了”。
王丹阳说,现有的处理方式,主要是把餐厨垃圾制成沼气、饲料、化学肥料,其中化学肥料容易产生二次污染。他们研究出的这种方法,能有效利用餐厨垃圾中的氮、磷等营养成分,zui大程度避免了资源浪费。同时,这种生物农药不会对土壤和产品产生二次污染,并且比普通生物农药成本要降低60%,“绿色环保”。
降解油脂成zui大难题
王丹阳的5人小组对餐厨垃圾处理产生兴趣,源于2009年他们的一次调研,当时北京每天有1000吨餐厨垃圾得不到合理有效处理,而餐厨垃圾如果回收不当又会出现“地沟油”。于是他们确定了大方向——制成生物农药,用其微生物或胞外物质来杀灭虫子,但不破坏土壤。
在长达2年半的实验阶段里,并非一帆风顺。“遇到的zui大难题,就是得想办法把餐厨垃圾中的油脂降解除掉”,王丹阳说项目小组尝试了多种降油脂的方法都未果,zui后想到引入Bs为益生菌,“因为这种杆菌不仅可以降油脂,对人畜也安全无害,还能优化Bt的生长条件和效率”。
现在,王丹阳小组的餐厨垃圾处理新技术已通过农残检测,并递交了申请。“希望我们的生物农药能尽早走出实验室,成为正式的产品”,王丹阳憧憬能与有远见的公司建立合作。
来源:新京报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