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多年来药物研发的费用呈指数增长,而上市的新药(全新化学实体)呈急剧下降趋势。科学家也在不断探索药物研究的新策略和模式。其中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开发老药的新治疗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新药。
近日来自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及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发现了一类抗哮喘老药新用途。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的免疫学期刊《Journal of Immunology》上。
上海逸峰生物公司专业供应Elisa试剂盒,*,可免费提供代测服务,详情请点击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课题组长,国家新药筛选中心模型建立II部主管谢欣研究员,她同时还是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基于GPCR的新药发现及机制研究,以及小分子化合物调控干细胞命运的研究。不久前其小组在《Cell Research》发表文章揭示了抗抑郁/躁狂的老药LiCl能显著提高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的诱导效率。
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类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造成青壮年人瘫痪的zui重要原因之一。在谢欣研究员的指导下,同济大学博士生王烈峰、副教授杜昌升等在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GPCR)与该疾病关系时发现,有一类GPCR(半*白三烯受体1,CysLT1)在MS的动物模型EAE小鼠上随疾病进程表达显著提高。CysLT1是一个已知的药物作用靶点,其拮抗剂孟鲁司特、扎鲁司特等都是用于抗哮喘的药物,且孟鲁司特是销售的前二十个药物之一。但该受体及药物在MS中的作用从未有人报道。我们发现孟鲁司特、扎鲁司特可以有效缓解EAE动物的临床症状,减轻自身免疫性T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浸润。机制研究发现,CysLT1拮抗剂孟鲁司特可以阻止T细胞的趋化,保护血脑屏障的完整性,从而缓解EAE的发病。本研究不仅发现了可以有效治疗MS的药物作用靶点CysLT1受体,也提示许多抗哮喘的老药有可能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本研究工作得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上海市科委项目的支持。
来源:生物通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