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海逸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动态>>中科院动物所PNAS文章
近日来自*动物研究所与斯洛文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学术期刊《美国*院刊》(PNAS)上发表了有关生物从咸水迁移到淡水引起物种分化的研究成果,这一研究验证了生态机遇(Ecological opportunity)促进物种分化的假说。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无脊椎动物学研究组组长李枢强研究员。其1998年毕业于德国霍恩海姆大学生物系,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同年作为独立获奖人在德国荣获科诺尔科学大奖。目前其课题组的主要研究领域在于无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形成机制等。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131篇,其中SCI论文75篇。
上海逸峰生物公司专业供应Elisa试剂盒,*,可免费提供代测服务,详情请点击
淡水中生活着至少10万种生物,但淡水只占地球上水总量的0.01%;海洋里生活着21万种生物,但海水占地球上水总量的97.3%。科学界对淡水和海洋中物种数量的不均衡现象长期感到困惑。
该研究以在北半球淡水和咸水中分布的115种钩虾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序列构建系统树,提出淡水钩虾起源于古地中海,并在4300万年前(始新世)由咸水迁移到淡水。原来在咸水中生活的钩虾物种分化缓慢,进入淡水环境后进化速度却经历了早期的快速分化和近期的两次变缓。生物地理学研究证实钩虾的迁移是由古地质与古气候变化引起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碰撞导致青藏高原的隆起,切断了古地中海与太平洋、印度洋的;同时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导致欧洲西部陆地面积的增大。随着古地中海的萎缩和欧亚陆地面积的增加,北半球淡水的表面积相应增加,为钩虾迁移至淡水提供了的生态机遇。其中土尔盖海峡(Turgai)的干涸,更是加快了物种分化进程。但从1400万年前起,随着淡水钩虾物种的增加,物种形成速度减慢。
新研究论文揭示了生物从咸水迁移到淡水引起物种分化的历史。这一研究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
来源:生物通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