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逸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山大学Nature Genetics文章:解析AS易感位点

时间:2011-12-6阅读:653
分享:

 12月4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刊登了一篇中国科学家的论文,他们利用*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GWAS)在中国汉族人群中鉴定出了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两个新易感基因位点。

上海逸峰生物公司专业供应Elisa试剂盒,*,可免费提供代测服务,详情请点击

 

 

整个研究项目是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简称 A*STAR),华中科技大学等二十多家医疗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共同协作完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古洁若(Jieruo Gu)教授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的刘建军(音译,Jianjun Liu)为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类风湿因子阴性、累及脊椎等中轴关键和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此病在白种人中的发病率为0.1%-0.3%,黄种人中的发病率约为0.2%,好发年龄为10-40岁。此病发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90%的患者主诉腰痛,接着肌腱或韧带骨附着点出现炎症,然后出现晨僵、腰椎各方向活动受限和胸廓活动度减少,后期出现脊柱强直。家系研究发现,AS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被列入多基因遗传病范畴。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首先对6068名受试者(其中包括1,837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以及4,231名未患该病的对照个体)的1,356,350个常染色体SNPs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随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对另一组 5596名受试者(其中包括2,100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以及3,496名对照个体)的30个潜在SNPs进行了分析。他们鉴别出了两个新的基因位点,一个位于染色体上5q14.3区域EDIL3与 HAPLN1基因间位点(rs4552569; P = 8.77 × 10−10),另一个是12q12区域的ANO6基因(rs17095830; P = 1.63 × 10−8)。此外,研究人员还验证了从前在欧洲家系中报道的强直性脊柱炎与MHC区域(top SNP, rs13202464; P < 5 × 10−324)和2p15区域的关联性。研究数据证实MHC区域的rs13202464显示了了中国汉族人群HLA-B*27 变异体 (包括HLA-B*2704, HLA-B*2705 and HLA-B*2715)的风险效应。
这些研究发现对科学家们更深入地了解汉族人群强直性脊柱炎发生的分子机制,探索强直性脊柱炎风险预测,并为未来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治疗、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靶点。

来源:生物通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