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逸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科院Plant Physiology文章

时间:2011-12-23阅读:444
分享:

来自*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o-overexpression FIT with AtbHLH38 or AtbHLH39 in Arabidopsis enhanced cadmium tolerance via increased cadmium sequestration in roots and improved iron homeostasis of shoots”的文章,发现了拟南芥三个关键转录因子参与了植物对Cd胁迫的响应,这将有助于解析植物耐重金属镉胁迫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公布在植物学zui古老,zui的期刊之一:Plant Physiology杂志上。

上海逸峰生物公司专业供应Elisa试剂盒,*,可免费提供代测服务,详情请点击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凌宏清研究员,论文*作者为凌宏清研究组副研究员吴慧兰博士,这项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973计划和合作项目harvest-plus的资助。
镉(Cd)是生物毒性很强的重金属之一。近年来,由于工业“三废”的排放以及大量化肥的施用,导致土壤Cd污染日益严重。土壤中Cd极易被植物根吸收,转入到地上部和种子中积累。Cd在植物体内的积累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更为严重的是通过食品进入人体,影响人类健康。因土壤Cd等重金属离子污染通常是一种面源污染,如何降低植物对Cd的吸收以及控制Cd向可食部位的转移是目前上研究植物重金属毒害的热点。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三个拟南芥bHLH转录因子FIT、AtbHLH38和AtbHLH39参与了植物对Cd胁迫的响应。在高Cd胁迫时,这三个基因的表达上调。而且双过量表达FIT/AtbHLH38和FIT/AtbHLH39,转基因植株表现出比野生型更耐受Cd的胁迫。分子和生理实验证明,双过量表达FIT/AtbHLH38和FIT/AtbHLH39植物提高Cd的耐受性,主要是FIT与AtbHLH38或AtbHLH39的互作,组成性地启动了一些与重金属区隔化的基因(如HMA3,MTP3,IREG2和IRT2)的表达,从而将大量吸收的Cd区隔化在根部,降低了向地上部的转运。
同时,FIT与AtbHLH38或AtbHLH39的互作还组成性地启动了nicotiananmine(NA)合成酶基因(NAS1和NAS2)的表达,在植物体内催化更多NA合成。由于NA是植物体内活化和转运铁的主要螯合物,它的增多可增强Cd胁迫时铁离子向地上部的转运,从而缓解由Cd胁迫引起的植物缺铁并发症。

该研究系统研究和报道了植物吸收、转运Fe和Cd离子的互作分子机制,研究结果为培育耐Cd农作物新品种提供了思路。

来源:生物通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