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逸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交大等Nature子刊解析细胞迁移

时间:2012-5-30阅读:367
分享:

: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Bidirectional regulation of neutrophil migration by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的文章,解析了两种关键激酶:Erk和p38在中性粒细胞迁移过程中的重要调控作用,解释了中性粒细胞如何能到达其目的地——宿主防御的*道防线。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院长叶德全(Richard D Ye),以及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徐劲松(Jingsong Xu,音译),*作者之一为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马波(Bo Ma,音译)。叶德全教授曾获得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后于加州Scripps 研究所和伊利诺伊大学工作,2010年回国工作,任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教授、院长。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是人体中zui丰富的白细胞类型之一,这些细胞按照化学信号指示,在感染部位集合,这个过程被称为中性粒细胞迁移(neutrophil migration),多年来科学家们对这种细胞迁移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但是至今还并不了解这种迁移的终止方式。
之前的研究曾发现Erk和p38作为有丝分裂激活蛋白激酶,参与了炎症反应,以及细胞凋亡。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了这两种激酶在中性粒细胞迁移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上海逸峰生物公司专业供应Elisa试剂盒,*,可免费提供代测服务,详情请点击

 

他们发现Erk和p38能在受体水平上,分别调控中性粒细胞的“停下”和“走”的活性,Erk(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即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是MAPK家族的一员,其信号传递途径涉及了调节细胞生长、发育及分裂的信号网络的核心。这项研究发现Erk能通过增强GRK2活性,来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运动,后者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在系统中扮演着“刹车”的作用。
而另外一个激酶:p38是由我国科学家韩家淮教授发现的,这一丝裂原蛋白激酶家族是一个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激酶家族,参与的信号通路在细胞应激反应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p38能通过阻止GRK2的活性,来促进中性粒细胞迁移。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发现p38活性在化学诱导信号因子浓度zui低的时候,活性zui强,这样中性粒细胞就能通过一种浓度依赖性方式,来对化学信号作出反应,zui终到达目的地。
这项研究解析了Erk和p38在调控中性粒细胞运动方面的动力学平衡机制,这一机制确保了中性粒细胞能到达其目的地——宿主防御的*道防线。

叶德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免疫药理学、受体药理学,包括G蛋白偶联受体(GPCR)在炎症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曾以课题组长和共同课题组长的名义主持和参与了多项NIH研究课题,近年来同诺华、强生等药企及上海交大医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和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开展科研合作,获美国和中国发明多项。

来源:生物通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