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内环境新闻
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中共**胡锦涛在作十七大报告时,提出了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二、中国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出现“拐点”
中国经济保持着快速发展势头的同时,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双双下降。*总理*在11月19日访问新加坡时指出,这是中国发展和环境治理中的一个“拐点”。
三、节能减排实行一票否决制
5月23日,*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11月17日,*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对省级人民政府和重点企业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四、“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战略思想提出
在全国湖泊、河流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提出,“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就是要给水环境以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恢复和发展生态生产力,zui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就此出台了加强重点湖泊水库、河流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
五、*以国发形式发布《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11月22日,*正式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这是**次以国发形式印发专项规划,这在我国环保工作中还是*次。
六、国家环保总局实施区域和流域限批
1月,国家环保总局出台“区域限批”措施。7月,国家环保总局对长黄淮海四大流域污染严重地区实行“流域限批”。
七、“环境经济政策”路线图绘就
7月,国家环保总局、中国*、*联合出台“绿色信贷”政策,随后贸易、电价、出口退税等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出台。9月9日,国家环保总局系统提出“环境经济政策”路线图。
八、太湖蓝藻暴发敲响粗放型发展模式的警钟
5月29日,江苏无锡太湖暴发蓝藻,引发区域饮用水危机,随后安徽巢湖、云南滇池相继暴发蓝藻。2007年是中国水污染事件较为密集的一年,为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
九、首部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出台
4月11日,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这是政府部门发布的*部信息公开规章,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福建厦门PX项目和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项目引发公众环境争议。
十、国家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做出全面部署
为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1月13日,*转发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就加强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做出全面部署。
2007年国内环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