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的基本要求至少有四个,即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和推广应用性。关于创新性的重要性很好理解,谁喜欢东施效颦、拾人牙慧、人云亦云的文章?谁不想标新立异,“国内外尚无类似报道”?可对于病理科医生尤其是基层病理科医生,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进行创新性的科研,似乎免为其难。其实如果调整一下思维角度,难者也就不难了
方法之一:采用新抗体,这是zui简单的办法。如金属蛋白酶MMP-9抗体是一种新抗体,其抗原MMP-9与肿瘤侵袭和转移有密切关系,但采用此抗体和免疫组化研究肿瘤侵袭、转移的文章国外少见,国内尚无,读者不妨一试。
方法之二:旧抗体新用途。比如关于凋亡及其相关因子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的研究,国内外有大量报道,而关于其非肿瘤疾病的关系的研究,却报道很少,有的甚至迄今未见报道。如果你将P53、bcl-2、c-myc、Bax、ICE等凋亡相关基因蛋白抗体用于非肿瘤性疾病研究,一定会获得新发现。再比如,P-糖蛋白抗体绝大多数用于肿瘤耐药性研究,却极少用于非肿瘤性疾病的研究。正常肝、肠道、肾等均表达P-糖蛋白,在非肿瘤性疾病时这种表达有什么改变,这种改变又有什么意义,迄今尚未了解,读者也不妨在这方面施展你的身手。
方法之三:同时应用多种抗体进行普通免疫染色或双重免疫染色研究二种或二种以上抗原的协同表达,只要这几种抗体选用合理,也比较容易获得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