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竺:白血病治疗是中药现代化契机
继去年的系列研究后,卫生部部长陈竺和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陈赛娟等于2009年2月10日与2009年2月18日,在美国《国家*院刊》(PNAS)连续在线发表了两篇关于白血病的研究论文。两项研究分别是“硫化砷和*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协同作用的系统生物学研究”[1] 和“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新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长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2]。
硫化砷是雄黄的主要成分,三氧化二砷则是砒霜的主要组成部分。砒霜和雄黄这两种砷剂都用于传统的中医,其中中国利用砒霜治病,zui早见于甲骨文。*则是一种靶向药物,能选择性抑制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相关的一种蛋白*激酶即癌蛋白BCR/ABL。全反式维甲酸则是目前国内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药物,亦被用于某些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患者的治疗。
在*篇论文中,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硫化砷能显著增强*的作用而产生协同效应,联合使用两种药物能明显延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期。应用蛋白质组、磷酸化蛋白质组和转录组研究方法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的动态分析发现,硫化砷能激活蛋白泛素化等通路并导致癌蛋白BCR/ABL降解,而*则抑制在恶性肿瘤中扮演重要角色的PI3K/AKT/mTOR通路。两者联合可协同阻断细胞周期,降低BCR/ABL活性,激活细胞程序化死亡通路。作者称,该疗法可望用于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在另一篇论文中,研究者对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的85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了随访。研究报告说,80例患者*缓解,经70个月的随访,其中76例处于长期无病生存状态,五年无事件生存率达89.2%,总生存率达91.7%。若统计80例*缓解患者,则5年无复发生存率达94.8%,总生存率达97.4%。
由于五年无事件生存率以及5年无复发生存率常被作为白血病*的“金标准”,这是迄今为止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或其他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疗效的临床报告。
此前,陈竺等在2008年3月25日发表的中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也引起较大影响,该论文也发表在《美国国家*院刊》[3]。该研究关注了雄黄、*、丹参、太子参组成的*在治疗中所提示的“君臣佐使”的中医药思想。
就这一系列探索中医药现代用途的研究,陈竺接受了《科学新闻》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