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春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文章>>废水中污染物及危害
15
些有机氮或以这些有机氮为原料的工业排放的废水中会含有这些有机氮。钢铁、炼油、化
肥、无机化工、铁合金、玻璃制造、肉类加工和饲料生产等行业排放含有氨氮的工业废水,
皮革、动物排泻物等新鲜废水中氨氮初始含量并不高,但由于废水中有机氮的脱氨基反应,
在废水贮存或在排水管道中驻留一段时间后,氨氮的浓度会迅速增加。工业废水中有机氮
或氨氮浓度取决于原料的性质、采用的生产工艺、水的消耗量及水的重复利用率等多方面
因素。
氨氮是一种肥料,能被植物和微生物直接利用,但游离的
NH
3
对鱼类有很强的毒性,
不同鱼类的
NH
3
致死浓度在
0.2
~
2.0mg/L
之间。有机氮在水中经微生物作用,可以分解转
化成氨氮或硝酸盐,如果这一过程进行的较剧烈,促使氨氮和硝酸盐氮在水中过量积累,
就会导致水中有毒物质增多、溶解氧降低。如果排入自然水体的污水中凯氏氮含量过大,
就可能对鱼类生长造成威胁,同时还可能为水生植物(如各种藻类等)提供过多的营养物
质,即为水体富营养化创造条件。
对有机氮工业废水可采用生物法处理,在微生物去除有机碳的同时,通过生物同化及
生物矿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氮。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汽提、空气吹脱、离
子交换、活性炭吸附、生物硝化和反硝化等。
33.
废水中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来源有哪些?处理方法有哪些?
化肥制造、钢铁生产、火药制造、饲料生产、肉类加工、电子元件及核燃料生产等工
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某些含有有机氮或氨氮的工业废水起初
也许不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但对这些废水进行好氧生物处理时,就有可能转化成硝酸盐
或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氮循环的中间产物,在水中的稳定性很差,在有氧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可
被氧化成硝酸盐,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可以被还原为氨。因此,在清洁的水体中,亚硝酸
盐的含量很低。含氮有机物无机化分解zui终阶段的代表产物是硝酸盐,因此当水中的氮主
要以硝酸盐形式为主时,可以表明水中含氮有机物含量已很少,水体已达到自净。如果水
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而又含其他各种含氮化合物时,表明水体的自净过程正在进行或水体
正在受到硝酸盐废水的污染。
同时测定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等三种无机氮,并结合有机氮和总氮
的分析化验结果,可以分析水体受含氮化合物污染的程度和自净状况。同样可以利用这些
氮化物的分析结果,判断污水处理的效果,指导调整脱氮工艺的运行。
16
亚硝酸盐在胃里可与仲铵作用形成强致癌物亚硝铵,是人体健康的毒理学指标。硝酸
盐在人体内可以还原为亚硝酸盐,所以饮用硝酸盐浓度较高的水,对人体健康也有危害。
儿童饮用高硝酸盐含量的饮水,会使血液中变性血红蛋白增加而出现中毒。因此,国家有
关标准对水体中硝酸盐浓度做了规定,其中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硝酸盐zui高允许浓度为
20mg/L
(以
N
计),地表水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规定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的
硝酸盐zui高允许浓度为
10mg/L
(以
N
计)。
处理含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工业废水的常规方法是生物反硝化脱氮,对于少量的含硝酸
盐或亚硝酸盐工业废水,还可以采用电渗析、反渗透、离子交换等方法。
34.
废水中磷酸盐和有机磷的来源有哪些?处理方法有哪些?
磷是植物和动物生长的基本养料,
并和氮一样是通过分解和光合作用来实现磷循环的。
由于磷酸盐很容易被植物利用,并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蛋白质,所以正常地表水体中不会
存在高浓度的磷。化肥、农药、人类粪便和食物残渣及含磷洗涤剂是地表水体含磷量增加
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城市生活污水是增加地表水体含磷量的主要来源之一。普通生活
污水中的含磷量为
10
~
15mg/L
,其中
70%
是可溶性的。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和锅炉水处
理系统磷肥厂等会排放含有磷酸盐的工业废水,有机磷农药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出来含有有
机磷的工业废水。有机磷化合物主要包括磷酸酯、亚磷酸酯、焦磷酸酯、次磷酸酯和磷酸
胺等类型,有些有机磷化合物的毒性很大,如一些磷酸酯对神经系统有剧烈的毒害作用。
有机磷化合物属于难生物降解物质,可以采用强氧化剂氧化法、水解法、吸附法等形
式预处理后再用生物法处理。在含磷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磷可以转化为正磷酸盐。
然后可以和含磷酸盐废水一样利用化学法或
A/O
法、
A
2
/O
法、
Phostrip
法等生物除磷工艺流
程实现zui终排放废水的磷含量达标。
35.
废水中致病微生物的来源有哪些?其危害是什么?处理方法有哪些?
一般认为废水中的致病微生物有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原生动物和真菌等五种,
立克次氏体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一些微生物学家把以致梅毒体为代表的致病螺旋体归纳
为第六种致病微生物,而螺旋体介于细菌和原生动物之间。有些高于原生动物的微生物,
如线虫也能致病。生活污水及屠宰、生物制品、医院、制革、洗毛等工业废水中常含有这
些能传染各种疾病的致病微生物。这些污水乱排乱放污染环境后引发传染性疾病流行。历
*流行的瘟疫,有的就是水媒型传染病,比如说
1991
年秘鲁的霍乱大流行和
1998
年上海
市的肝炎流行,都是由于水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而引起和爆发的。
17
对致病病原体较为集中和含量较大的污水进行单独消毒处理,然后再和其他污水
一起进行二级生化处理,这样可以减少消毒剂的消耗量。因为病原体在水中的存活时间较
长,有的病毒和寄生虫卵用一般的消毒方法难以杀死。消毒杀菌的方法有氯、二氧化氯、
臭氧等氧化法、石灰处理、紫外线照射、加热处理、超声波等,另外超滤处理也可以除去
水中大部分的细菌。就细菌、病毒的去除而言,臭氧氧化、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效果很好,
但处理后的水中没有类似余氯的剩余消毒剂,无法防止微生物的再繁殖,通常需要在处理
后再补充加氯处理。
36.
热污染对环境或二级生物处理的影响有哪些?
电厂、
石油化工厂等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排放温度大于
30
o
C
的热水,
如果直接排入水体
将会使水体因温度升高而导致溶解氧含量降低,
而水温升高又使水生生物的代谢速率增大,
即形成一方面水中的溶解氧大量减少,另一方面水中生物需氧量加大,从而水生生物的正
常生长活动产生不利影响,zui终导致水体自净能力的降低和水质恶化。同时,水温的升高
可以使水中某些毒物的毒性增强,
比如水温升高
10
o
C
,
同样含量的氰化钾对鱼类的毒害效应
可增加
2
倍。另外水温的升高还可以使大部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促使底泥中的某些
污染物向水体转移。
排入污水处理场,在冬季有利于提高二级生物处理系统的温度,使活性污泥的活性不
因冬季气温低而降低太多;但在夏季气温较高时,若不采取适当降温措施,将会导致二级
生物处理系统的温度过高,使活性污泥的活性降低,甚至于导致二级出水水质变差。
37.
废水中放射性同位素的来源有哪些?其危害是什么?处理方法有哪些?
放射性同位素种类繁多,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放射性废水主要来自于核能工业、放
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医院、自动化仪表、军事训练及一些工业生产过程。
放射性废水可按其放射性水平分为高、中、低放射性废水三类。放射性废水由于其化
学性质、放射性同位素组成、放射性强度的不同,处理方法也不相同。常见方法包括稀释
法、放置衰减法、反渗透浓缩低放射性法、蒸发法、超滤法、混凝沉淀法、离子交换法、
固化法等。对于低浓度的放射性废水,首*行酸碱中和处理,然后通过活性污泥池、生
物滤池、氧化塘等生物处理设施,利用微生物的激烈活动使废水得到净化。
38.
废水色度的来源有哪些?其危害是什么?处理方法有哪些?
色度废水的主要来源是染料、纺织印染(有机染料)、造纸制浆(木质素)和制革(鞣
酸)等,这些工业废水往往含有深度的、持久性的颜色。
18
一般来说,水中难生物降解的色是无毒的,不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对污水的深
度处理影响不大。但要维持水体中合适的溶解氧浓度和水中植物有效能进行光合作用,就
要求入射光线的
10%
到达需要光合作用的深度。如果色度太高,就会影响射入光线的量,从
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就是说降低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进而影响鱼类等水生动物
的生长。因而要求排入水体的废水色度一级标准必须达到
50
以下。由于一般的生物处理对
色度无效,所以色度处理往往成为污水处理的一个难点,需要使用湿式氧化法等成本和技
术要求较高的方法进行专门处理。
普通沉淀和生物处理对以上工业废水的去除效果较差,用氯或臭氧氧化的方法除色效
果较好,但氧化剂消耗量很大,因此造价昂贵。制浆废水的脱色方法有投加硫酸铝凝聚沉
淀法、石灰凝聚沉淀法、聚合树脂分离法、电凝聚法等。染料、印染废水的呈色污染物成
分复杂,很难用单一处理方法解决问题。染料、印染废水的脱色方法有生物法(如延时曝
气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触氧化、塔式生物滤池及生物转盘等生物膜法)、化学混凝分离法、
活性炭法和电凝聚法等,有时要将上述方法联合处理,例如接触氧化
-
生物活性炭法、粉末
炭活性污泥法等。近年来,湿式氧化法也已被用来处理含色废水。
39.
废水发泡的原因有哪些?
泡是气体表面覆盖着薄的液体膜,因此,即使在纯水中激烈地通入空气,也会产生泡
沫。用玻璃杯在压力很大的水下接水,有时杯中水呈乳白色、过一会儿又变成无色,
也是因为空气溶入水中形成了许多微小的气泡。但由于在上述情况下气泡表面的薄膜不稳
定,所以泡沫就会很快消失。只有水中或多或少含有一些可以使薄膜稳定化的物质,泡就
相对稳定,随之而来便产生发泡现象。可使薄膜稳定化的物质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表面活性剂: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表面活性剂,是发泡的主要因素。表面活
性剂的活性越高,则越容易发泡。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越大,泡越难以消失。
⑵表面活性物质:淀粉、蛋白质、蔗糖等虽然不象表面活性剂那样具有表面活性,但
因为其分子中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因此可以象表面活性剂那样在膜中定向,使膜稳定。
⑶各种悬浮物质:有些悬浮物质单独存在,不会发泡,但如果混入因表面活性剂等产
生的泡中,却可以使膜稳定,成为难以消失的泡。例如,造纸废水中的微细纸浆,食品废
水中的淀粉、蛋白质、蔗糖类原料中的纤维质及废水处理中的活性污泥等,尤其是处理食
品废水的曝气池活性污泥中的泡沫zui难消失。
⑷盐类:含有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铝等盐类的废水,单独存在时几乎不发泡,但和
19
悬浮物质一样,有助于形成难以消失的泡。
⑸温度:一般来说,混入表面活性剂的废水,温度越高,发泡量越大。而且发泡废水
表面上的外部气温越低,泡越稳定,越难以消失。
⑹
pH
值:通常情况下,
pH
值越高,泡越难以消失。
40.
发泡物质的来源有哪些?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危害是什么?
在纸浆、纤维、食品、发酵、合成橡胶(树脂)、涂料、石油工业等工业的生产过程
中,因为原料和添加剂的性质等原因,不仅会因产生发泡现象影响生产,而且在处理含有
这些原料和添加剂成分的这类工业废水时,会使废水处理设施(如曝气池和沉淀池)因泡
沫现象而不能正常运转,同时,泡沫飞溅也会影响周围的环境。
发泡对废水处理对曝气池和沉淀池产生的危害可以归纳如下:
⑴曝气池:
利用鼓风机或机械将空气中的氧向曝气池中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传送,
很容易产生大量的泡沫。在废水中使薄膜稳定化的上述物质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泡沫就
会越积越多,直至溢出曝气池,引起外部设备的污染、操作条件恶化和环境卫生变差等问
题。残留在活性污泥混合液中的微细泡沫同时又是二沉池产生泡沫的直接原因。
⑵沉淀池:从曝气池而来、已夹带微细泡沫的活性污泥混合液进入二沉池后,微细泡
沫会使活性污泥上浮流出,积累一定量后,二沉池表面会积聚大量泡沫浮渣,不仅有碍观
瞻,而且还会引起二沉池出水悬浮物超标,影响污水处理的效果。
41.
污水的臭味是哪些成分形成的?
通常所说的污水臭味是由于污水中有机物的分解消耗氧量不能及时得到补偿而导致厌
氧发酵而产生某些气体造成的,有鱼腥臭、氨臭、腐肉臭、腐蛋臭、粪臭等多种形式。废
水中含有了一些有臭味的成分可以使污水具有特定的臭味,比如废水中存在
H
2
S
时,就会具
有臭鸡蛋味,废水中微生物尤其是藻类的*变质会产生鱼腥臭味。
另外,工业废水中含有某种有特殊臭味的挥发性有机物质也会使废水产生臭味,例如
含有*的废水就具有特殊的*气味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