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春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文章>>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市场化探讨
发展遭遇资金瓶颈
我国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按照全国环境保护“十五”规划的目标,到2005年,所有城市都要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45%,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要达到60%。要达到国务院规定的这一目标,全国还要新建1000多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新增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2600万吨/天,总投资将达近千亿元人民币。投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费用如此之大,建成后维持这些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也需高额费用。面对如此庞大的治理市场和巨额的资金投入,在当前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急需建设及资金严重短缺的双重压力下,政府投资、政府建设、政府运行的传统治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
1、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是由政府财政拨款建设,但由于各级政府财力有限,而污水处理厂投资一般却要几千万到数亿元人民币,财政拨款与此相比简直是杯水车薪,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
2、已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一方面由于生活污水处理费未开征或征收水平低,造成运行维护经费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国家统管的事业单位运作体制导致缺乏市场竞争机制,运行成本居高不下。使城市污水处理厂或长期处于亏损运营,成为政府财政包袱;或由于经费短缺,处理设施处于不良运行状态,国家的大量投资没有起到应有的环境治理效果。
3、我国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有很大部分来自于国外贷款,而获得国外政府贷款的条件往往是要引进贷款国成套设备作为污水处理厂的配套设备。因此,利用外资而扩大的环保产业规模并不一定能为我国的环保设备生产企业带来更多的好处。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